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人们在兴致勃勃围观的同时,不禁要问,机器人还分人形和非人形吗?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到能跑马拉松的高度了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机器人何时才能进入家庭?能做手冲咖啡吗?多少钱能买个家用机器人?
4月23,东方卫视首播的《两说》节目,将一一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届时,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将专题采访瑞士ABB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腾。ABB公司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马腾有着多年在中国工作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机器人已经走在世界前沿,而且并非复制其它地方的例子,而是先行者。节目将从机器人的分类、功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发展阶段及中国机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做详细剖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也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这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制造机器人是ABB公司的专长,马腾对此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机器人目前主要分为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人形机器人上安装的都是有人类特点的设备组,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人的超级大脑,它升级了机器人的大脑。所以现在机器人能够有看、听、对话及感知等功能,而不像以往人工智能尚不发达时,只能靠写一个软件或者编程与机器人交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的智慧程度被极大地提高了。
马腾在节目中反复强调:在机器人领域,腰部以上决定了一切,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精神及能力,都在改变着整个机器人进步的场景。如今,人类的触感也被整合进机器人技术当中,比如:当机器人从盒子中拿东西时,从视觉方面,它能看到这个物品是什么,当它把物品拿出来时,既不会用力过轻而使物品掉落,也不会力过重而毁坏物品。
机器人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
有一种说法:机器人将于2030年,以每个5000美元的价格,走进大部分普通家庭。马腾却认为,机器人走进普通家庭尚需时日,没这么快。正如我们眼下都在谈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10年前,我们认为未来5年内,每辆车都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坐在车后座上,完全放松地享受自动驾驶。机器人的民用,也没想像得那么快!但在高精准度的工业领域,机器人技术前进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车体成型、喷漆、印刷电路板及智能手机的组装,甚至在食品饮料行业,很多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当然,情况也许更乐观一些,比如:上海也有餐厅在用ABB的机器人做汤面甚至可以做多款定制汤面。回答本文最初的提问,机器人能帮人类泡咖啡吗?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近期探访ABB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时,就有机器人为他泡了咖啡,而且还是拉花咖啡。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快速成长:从最初引进外国制造的机器人开始,到2005年进行本土研发,如今,中国也正成为世界机器人研发与创新制造的中心之一。目前,中国正走在高质量增长的道路上,这意味着生产效率已成为重中之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好切中了这一时代主题。
《两说》----东方卫视第一财经联合出品的全球财经对话节目,聚集时代议题,链接世界智慧。
《世界大厂眼中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4月23日晚22点30分,东方卫视首播。
·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投资远未过热;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努力提高行业效率的想法,成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绝佳的商业机会;
·机器人并没人们想象得那么快进入家庭;
·中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而不是复制者。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