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人们在兴致勃勃围观的同时,不禁要问,机器人还分人形和非人形吗?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到能跑马拉松的高度了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机器人何时才能进入家庭?能做手冲咖啡吗?多少钱能买个家用机器人?
4月23,东方卫视首播的《两说》节目,将一一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届时,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将专题采访瑞士ABB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腾。ABB公司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马腾有着多年在中国工作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机器人已经走在世界前沿,而且并非复制其它地方的例子,而是先行者。节目将从机器人的分类、功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发展阶段及中国机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做详细剖析。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也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这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制造机器人是ABB公司的专长,马腾对此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机器人目前主要分为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人形机器人上安装的都是有人类特点的设备组,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人的超级大脑,它升级了机器人的大脑。所以现在机器人能够有看、听、对话及感知等功能,而不像以往人工智能尚不发达时,只能靠写一个软件或者编程与机器人交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的智慧程度被极大地提高了。
马腾在节目中反复强调:在机器人领域,腰部以上决定了一切,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精神及能力,都在改变着整个机器人进步的场景。如今,人类的触感也被整合进机器人技术当中,比如:当机器人从盒子中拿东西时,从视觉方面,它能看到这个物品是什么,当它把物品拿出来时,既不会用力过轻而使物品掉落,也不会力过重而毁坏物品。
机器人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
有一种说法:机器人将于2030年,以每个5000美元的价格,走进大部分普通家庭。马腾却认为,机器人走进普通家庭尚需时日,没这么快。正如我们眼下都在谈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10年前,我们认为未来5年内,每辆车都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坐在车后座上,完全放松地享受自动驾驶。机器人的民用,也没想像得那么快!但在高精准度的工业领域,机器人技术前进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车体成型、喷漆、印刷电路板及智能手机的组装,甚至在食品饮料行业,很多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当然,情况也许更乐观一些,比如:上海也有餐厅在用ABB的机器人做汤面甚至可以做多款定制汤面。回答本文最初的提问,机器人能帮人类泡咖啡吗?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近期探访ABB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时,就有机器人为他泡了咖啡,而且还是拉花咖啡。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快速成长:从最初引进外国制造的机器人开始,到2005年进行本土研发,如今,中国也正成为世界机器人研发与创新制造的中心之一。目前,中国正走在高质量增长的道路上,这意味着生产效率已成为重中之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好切中了这一时代主题。
《两说》----东方卫视第一财经联合出品的全球财经对话节目,聚集时代议题,链接世界智慧。
《世界大厂眼中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4月23日晚22点30分,东方卫视首播。
·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投资远未过热;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努力提高行业效率的想法,成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企业绝佳的商业机会;
·机器人并没人们想象得那么快进入家庭;
·中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而不是复制者。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
一场正在进行中的资产版图重塑,中国是下一个“确定性”吗? 从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避险,到恒生科技年内大涨36%;从特朗普关税政策震荡全球,到比亚迪5分钟快充震撼国际车企;从美国经济不确定性触顶,到中国成为增长的“确定性”之地——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迁徙,正在悄然重塑全球金融版图。
本期《两说》采访美国前副国务卿、世界银行前行长、《论美国》作者罗伯特•佐利克,他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策略加剧了单边主义倾向,引发国际社会信任危机。加征关税的实际效用令人质疑,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削弱美国竞争力,并呼吁中美通过务实对话避免冲突,寻找合作基础。全片贯穿对开放与协作的倡导,为理解中美关系及全球重构提供了多维视角。
正当人们对特朗普前一个任期极限谈判、关税威胁、任性退群的种种操作都还记忆犹新的时候,这位再度当选的美国总统在新任期伊始就再次引发了全世界的震惊。当美国政坛进入“特朗普时间”,美国经济会有哪些变数?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贸关系将向何处去?看起来已经显得非常脆弱的全球经济又将遭遇怎样的挑战?本期《两说》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和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就“全球化陷入困局,中国如何应对”的话题展开对谈。
人文观察家秦朔与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共同为我们带来了 《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系列节目的新一期,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历程与前沿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