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90天缓冲倒计时:中美贸易战的“新棋局”即将揭晓

第一财经 2025-06-11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联合声明"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 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的报复性措施。这种精巧的"条件对等"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当美国平均关税水平触及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峰值,当"美元霸权终结论"再度甚嚣尘上,全球经济是否正站在秩序重构的临界点?
90天缓冲倒计时:中美贸易战的"新棋局"即将揭晓丨两说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联合声明"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 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的报复性措施。这种精巧的"条件对等"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当美国平均关税水平触及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峰值,当"美元霸权终结论"再度甚嚣尘上,全球经济是否正站在秩序重构的临界点?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近期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这位精准预言2008年金融危机的"华尔街预言家",将解码三大核心议题:日内瓦联合声明是危机软着陆的开端还是更大风暴的前奏?美元近期的表现是否会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中国科技创新的"替代性增长动能"能否抵消关税冲击?

一、【90天缓冲期:全球经济站在"十字路口"

在4月2日"解放日关税"引发市场地震后,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意外取得突破,但哈哲思测算显示,高关税或许仍将拖累2025年美国GDP增长1-1.5个百分点。"这就像给马拉松选手绑上沙袋——虽不致命,但会显著改变竞赛格局。"

精彩观点:

"90天缓冲"风险90天之后会发生什么?哈哲思谈到:“我认为有可能看到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的机会,但也存在风险,如果在这9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可能会重新升级。所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解决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但它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喘息的空间,结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特朗普救市"再现:股市对"解放日冲击"的快速修复,反映市场对政策干预的隐性期待。

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仍然不低:日内瓦谈判后,高盛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45%下调至35%,但35%仍然是个不低的数字,长期来看,平均的经济衰退概率大约是15%,35%的概率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这意味着,美国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

 

二、【美元霸权"慢性死亡"论:神话还是现实?】

当美元贸易加权指数触及50年高位,哈哲思在《金融时报》的研报引发轩然大波:一向回避谈论货币走势的哈哲思大胆预测美元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本次专访将披露其对预测美元进一步下跌的背后原因。

精彩观点:

1.预判美元贬值的两大原因

第一,哈哲思认为:“从广义贸易加权指数来看,美元目前处于非常强势的水平。如果回顾过去50年,美元处于50年期间的最高水平,超过长期平均值20%,高出两个标准差。历史上只有两个类似的时期,一个是在1980年代中期,另一个是在2000年代初期,而这两次之后,美元的广义贸易加权指数在随后几年都经历了25%到30%的贬值。”

第二,“美国正面临着大约占GDP 4%的巨大经常账户赤字,这意味着美国需要约占GDP 4%的资本流入,基本上是外国净买入相当于美国GDP 4%的资产。我们认为,在美国经济表现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大幅领先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情况下,要实现这4%的净资本流入将会更加困难,可能需要通过某种估值调整,极有可能是货币估值的调整来实现。但我也承认,预测货币走势非常困难,不能说对此完全确定,不过我认为未来几年美元走弱的可能性很大”哈哲思在采访中表示。

2."美元霸主地位会动摇吗?":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仍难以撼动,回顾经济史上霸权货币——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英镑——它在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减弱后,依然保持了主导货币的地位好几十年。一个霸权货币格局的真正转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三.【中国突围战:科技创新的"替代性增长引擎"】

在高盛亚太科技互联网论坛TechNet于上海举办之际 ,哈哲思将解读中国经济并提供新局势下的投资建议:

AI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已然从"模仿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型,目前中国的供给侧表现令人瞩目——无论是产能还是生产率的提升都成效显著。但在他看来,中国在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互动中需要寻求更大的平衡。

·投资方面:在股票市场保持充分多元化至关重要。过去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再次印证了分散投资的价值。年初时市场普遍坚信美股将一枝独秀,许多投资者大幅超配美国资产。但今年以来,其它股市整体表现反而优于美股——虽然这未必会持续,但确实说明需要比往年更注重资产多元化。

专访的最后哈哲思与主持人进行了关于"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探讨:当比较优势理论遭遇"链式脱钩",人类是否正在亲手埋葬200年来的自由贸易遗产?这位经济学家最终抛出的"现代版斯密-李嘉图合成定理",或将成为理解新时代经济秩序的一把钥匙。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治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刹车”和“方向盘”丨两说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将深度对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委员曾毅。在节目中,曾毅阐述了他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水平的判断,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所在。他提出治理和发展并不矛盾的观点,并详细回忆了在联合国磋商人工智能全球共识的细节。此外,曾毅还用中国哲学的智慧畅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美好愿景。

117 07-22 14:50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未来5年的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全栈自研还是集成化、车企该如何选择?AI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爆发,“汽车人”时代真的来了吗?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和飞机,技术差异和边界在哪里?飞行汽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要多久?中国电动智能车正处于从“中国新势力”向“全球智能车企”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内卷与出海布局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161 07-15 22:57

从AI到BI:具身心智能有怎样的产业想象空间丨两说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深度对话神经科学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张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院长将深入剖析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异同、各自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将带您走进类脑智能的应用场景。

138 07-09 15:19

论道AI:从AGI破界到机器人新纪元丨两说

当机器人数量即将超越人类,当“硅基生命”开始重塑地球法则——我们离智能革命的奇点还有多远?中国AI领域旗帜人物、三院院士张亚勤,深度对话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杨燕青。

81 07-02 14:04

生物智能 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

142 06-24 14:4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