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财大V聚焦解读两会后政策发力方向与市场新动能。热议集中在消费提振、民生改革与科技产业布局等方面。
具体来看,多位大V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的促消费政策加码,CPI目标从3%下调至2%引发深度解读,有大V分析认为此举意在激活内需。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被一些大V视为超预期举措,有望优化收入结构,增强消费信心。大V对科技领域关注度显著提升,长期资本赋能硬科技成为共识。在发展未来产业的方面,有大V认为或可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加速AI、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落地。“AI+消费”被大V多次提及,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AI医疗与教育等应用方向亦或成新增长点。
宏观慧眼
大家对于这个物价的目标在过去有一种误解。实际上我们从2004年以来的话,一直就把物价的目标控制在3%。3%如果超过的话,那就是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通胀了。那么2%是一个温和的最合适的一个通胀水平,也是各个国家都希望的。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要促进物价的合理回升,说明是什么呢?说明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是偏低了。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还是咱们的政府工作报告,这都是第一次出现。所以通俗讲,过去的3%是控制目标,现在2%是我们要奋斗的目标,所以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要让物价合理回升,那就应该要扩内需、促消费。所以我想今年的在促消费方面的力度会比较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一项超预期的改革举措,即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可能是“限高、扩中、提低”,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是利好,有利于形成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从根本上提振消费。
中国经济将在传统需求平稳、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需求破冰而出中阔步前行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集中反应了目前我国经济三个突出新特点:过去十年供给侧结构改革孕育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等冲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需求破冰前行;政府加强逆周期调节,传统需求逐步平稳。因此,笔者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将在传统需求平稳、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需求破冰而出中阔步前行。
市场点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应重点关注那些受益于出口增长、科技创新以及旨在解决‘内卷’现象的相关政策措施的企业,这些领域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2025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通过长期的资本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对国有企业有利,也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给整个市场,包括民营经济。
全球经验显示,原始创新等基础性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长期资本具有天然契合性,更有利于赋能科技产业发展,促进具身智能等AI+、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产业生态新变化。
市场似乎选择性忽略了关税的影响。目前表现较好的板块,如内需股和科技板块,主要受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驱动,因此对关税的敏感度较低。然而,我认为实际负担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海外观察
美元作为所有商品及新兴市场债务定价的重要锚,其走势决定了一切。目前来看,美国多变且相互矛盾的政策使得美元难以显著走强。因此,我认为美元将进入一个走弱阶段。
消费新声
“AI+消费”是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拉动消费的重要方面。人形机器人是“AI+消费”较好的应用场景。除了“AI+消费”和“AI+人形机器人”之外,还有其他方向值得关注,例如市场已经开始表现的“AI+医疗”、“AI+教育”等,这些都是AI在消费端的应用。
科技新语
新质生产力作为提升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核心,尤其是人工智能将加大力度发展。其中,未来产业可能是发展重点。产业政策上,会议重点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我们认为未来可能进一步出台相关产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增长路径。预计未来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从主体上来看,预计将更多发挥民营企业作为高效率创新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应用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与国家在基础领域的研究投入实现呼应。
一季度GDP:湖北13543.49亿元,湖南12702.40亿元,江西7927.1亿元
汉马叠加樱花季,武汉各大景区、公园的游客数量和酒店预订量激增。
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务实举措,加快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政策合力。
将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过程中,及时查处虚假交易、重复申领、一机多卖等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欧美股市与A股、港股走势显著分化,美股科技股暴跌,A股和港股则呈现科技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