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制造业的再一次全球化布局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3-26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人文观察家秦朔与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共同为我们带来了 《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系列节目的新一期,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历程与前沿捷报。
中国制造业的再一次全球化布局丨两说

人文观察家秦朔与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共同为我们带来了 《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系列节目的新一期,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历程与前沿捷报。

中国制造业的“出海”征途,从早期的服装鞋帽,到中期的半导体、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到今天,包括生活方式、运营模式、品牌与文化等,呈现出全面“出海”场景。本期《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旨在通过全面地展现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动态与产业布局,深入分析了“出海”企业是否会造成产业空心化等深层次问题。

 

“不出海,就出局”?

这是个真正“两说”的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企业出海,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另一位国内学者称:不出海,就出局!吴晓波就明确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话有点极端,有些企业不出海,在国内做生意,同样也很好,不过,在吴晓波与人文观察家秦朔都有个共同的感受,中国企业的确具备了全面“出海”的能力,这是前所未见的。“出海”成为内部生产能力加外部刺激而形成的一个很大的机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劲,巨大的产能,需要有一个释放的空间,同时,世界上绝大部分场景,中国制造业总有办法去满足,多年之后回看今天企业的努力,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一轮,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再一次全球化布局的重大机遇。

 

是会产业空心化还是会反哺?

在本期《两说》节目中,吴晓波提到一位日本研究人员在其书中的提问:企业“出海”,有没有造成产业空心化?秦朔认为,我们要更加开放地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成功“出海”美洲和中东非的联想,不含中国市场,其在全球销售额占其总量的79%,但联想的制造却有80%仍留在中国,说明海外越成功,反而对于本国制造是加强的。又比如TCL,它在海外每销售1美金,便要从中国采购0.6美金的原材料......众多案例表明,企业“出海”会让母体经济受惠,企业在外面越发展,对本国经济的反哺能力越强。吴晓波在对绍兴、织里等地的调研中也悟到,“出海”是各地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好机会,对提升营商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对打通内外循环之间的节点,都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世界缺不了中国制造

吴晓波统计了从2022年到2024年中国的上市公司“出海”的数量,共366家上市企业在海外建厂,其中有95家在美国建厂。秦朔也查了一个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的六年间,即使在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依然在增长。这说明中国的竞争力不可能被短期加关税等事件挫伤,也说明世界无法找到更好的替代者,世界需要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征程中,优秀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广西五菱,10年前开始在印尼建厂销售五菱宏光新能源汽车,并一举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冠军,它吃到了出海的红利,也成为世界需要中国制造的一方证明,给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3月26周三晚 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3月29日周六晚 22:00 播出。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风险与韧性:金融重塑全球航运丨两说

当全球九成贸易依赖海运,这条蓝色动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从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到红海危机的供应链冲击,从数万亿美元的绿色转型投资到数字化重构的行业底层逻辑——谁能在这场关乎全球经济命脉的变革中掌握航向?

54 11-18 12:02

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从风险预警到全球秩序重构丨两说

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中。在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科技革命、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正面临实体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脆弱性明显、宏观金融风险加大等一系列挑战。世界经济站在这样的节点,是增长还是停滞?全球化进程面临诸多波折,是合作还是割裂?多重风险预警之下,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在近期举办的2025外滩年会期间,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深度对话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共同探讨世界经济走向和风险预判。

74 11-12 13:40

无界新「天地」丨两说

当大学打破围墙,知识将如何与城市共振?当商学教育走出课堂,管理如何赋能科创未来?2025年金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院长陆雄文在焕然一新的无围墙院区,迎来一位老朋友——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这座被誉为“城市霍格沃兹”的开放校区,不仅是陆雄文推动“无界商学”的实践地,也是罗康瑞眼中“三区联动”理念的延续。两位推动者,一场跨越十余年的对话,本期《两说》邀请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和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分享各自的坚守与创新,共同探讨商学教育与城市发展如何彼此成就、无界共生。

53 11-04 18:38

跨越科学与政治,应对人类能源的挑战丨两说

从实验室到白宫,从原子捕捉到能源革命,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深度对话中国学者姚洋。他如何通过“意外发现”获得诺贝尔奖?又为何毅然加入奥巴马政府,成为美国首位担任内阁部长的华裔科学家?从能源转型到中美关系,他如何看待人类共同的气候变化挑战?本期对话,让我们共同倾听跨界大师朱棣文畅谈教育、创新、中美能源合作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96 10-29 13:31

超智能时代“门槛时刻”丨两说

知名投资人、创业家、畅销作家拉斯•特维德系统阐述了其对超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思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智能概念,他将“超智能”定义为能够以前所未有速度进行自我迭代进化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超越人类知识储备,更具备自主进化能力。这一切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带来万千创业、投资新机遇。

137 10-22 16: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