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化陷入困局,中国如何应对?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4-02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正当人们对特朗普前一个任期极限谈判、关税威胁、任性退群的种种操作都还记忆犹新的时候,这位再度当选的美国总统在新任期伊始就再次引发了全世界的震惊。当美国政坛进入“特朗普时间”,美国经济会有哪些变数?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贸关系将向何处去?看起来已经显得非常脆弱的全球经济又将遭遇怎样的挑战?本期《两说》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和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就“全球化陷入困局,中国如何应对”的话题展开对谈。
全球化陷入困局,中国如何应对?丨两说

正当人们对特朗普前一个任期极限谈判、关税威胁、任性退群的种种操作都还记忆犹新的时候,这位再度当选的美国总统在新任期伊始就再次引发了全世界的震惊。当美国政坛进入“特朗普时间”,美国经济会有哪些变数?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贸关系将向何处去?看起来已经显得非常脆弱的全球经济又将遭遇怎样的挑战?本期《两说》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和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就“全球化陷入困局,中国如何应对”的话题展开对谈。

 

提高关税是美国经济的一剂良药吗?

2025年,美国再次推行一系列高关税政策,对包括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各国为此纷纷发起反制措施加以应对。尽管特朗普政府将高关税视为国际贸易中获利的关键手段,但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完全没有效果。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看,美国的问题并不在于中国,而在于自身的储蓄率过低的问题。

罗奇解释道,美国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储蓄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净国民储蓄率是负的,因此不得不从国外借入资金进行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美国与10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逆差,中国是其中最大的。虽然近两年,中国在美国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但贸易转移到越南、墨西哥、加拿大、德国等其他国家的过程中,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反而扩大了,结果创下了历史上最大的多边贸易赤字。罗奇就此总结说:“你无法用双边的方式解决一个多边的问题,这行不通”。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与罗奇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资本是“有腿”的——它会走开,会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如何破局?

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两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当前局势时,罗奇指出,中国在首次应对关税威胁时,就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措施,一边为商品寻找到新的市场,一边建立新的供应链。这些有效措施应该进一步加强,但与上一次贸易冲击相比,这次的压力更大、局势也更紧迫,因此他认为中国需要专注于自身经济发展,做好“家务事”。

史蒂芬·罗奇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经济、日本经济两门课程。他总结出日本经济增长与衰落的经验是,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策制定者往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行动过于迟缓。因此,他建议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措施,并快速行动。虽然中国不是日本,但两者在某些领域也有一些相似点,因此,罗奇建议中国政府基于“日本式的挑战比想象中更近一些”这一假设来推动政策措施。他认为,哪怕这一假设是错误的,但在当前的环境下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仍然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姚洋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刺激政策来提振经济,目前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后续还需要更多行动来跟进。

 

美国 “任性退群”,全球化会倒退吗?

20世纪30年代,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推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但引发全球贸易战并加剧经济衰退。

如今,美国在再次提高关税的同时,先后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姚洋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与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时代的情况有些类似。

罗奇表示非常理解姚洋的担忧,他同样听到了类似的观点,不过,在罗奇看来,与20世纪30年代不同的是,当今世界已经高度融合、相互依存,有许多问题,例如全球疾病的预防、人工智能的治理等,目前只能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加以解决。要想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中退缩并实现孤立主义是非常困难的。孤立主义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局势更加复杂。罗奇同样表达了对全球化的担忧,令他最为担忧的是全球化分裂成不同的阵营。

尽管全球化遭遇困境,但两位经济学家仍对中美两国的未来抱有希望。姚洋认为超级全球化时代已经过去,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虽然中美暂时无法回到过去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实现和平共处,并在某些领域展开合作。罗奇则进一步认为,中美两国必须找到合作的方式,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

 

更多精彩观点,请关注东方卫视每周三晚播出的《两说》节目。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从风险预警到全球秩序重构丨两说

当前,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中。在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科技革命、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正面临实体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脆弱性明显、宏观金融风险加大等一系列挑战。世界经济站在这样的节点,是增长还是停滞?全球化进程面临诸多波折,是合作还是割裂?多重风险预警之下,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在近期举办的2025外滩年会期间,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深度对话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共同探讨世界经济走向和风险预判。

74 11-12 13:40

无界新「天地」丨两说

当大学打破围墙,知识将如何与城市共振?当商学教育走出课堂,管理如何赋能科创未来?2025年金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院长陆雄文在焕然一新的无围墙院区,迎来一位老朋友——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这座被誉为“城市霍格沃兹”的开放校区,不仅是陆雄文推动“无界商学”的实践地,也是罗康瑞眼中“三区联动”理念的延续。两位推动者,一场跨越十余年的对话,本期《两说》邀请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和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分享各自的坚守与创新,共同探讨商学教育与城市发展如何彼此成就、无界共生。

53 11-04 18:38

跨越科学与政治,应对人类能源的挑战丨两说

从实验室到白宫,从原子捕捉到能源革命,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深度对话中国学者姚洋。他如何通过“意外发现”获得诺贝尔奖?又为何毅然加入奥巴马政府,成为美国首位担任内阁部长的华裔科学家?从能源转型到中美关系,他如何看待人类共同的气候变化挑战?本期对话,让我们共同倾听跨界大师朱棣文畅谈教育、创新、中美能源合作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96 10-29 13:31

超智能时代“门槛时刻”丨两说

知名投资人、创业家、畅销作家拉斯•特维德系统阐述了其对超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思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智能概念,他将“超智能”定义为能够以前所未有速度进行自我迭代进化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超越人类知识储备,更具备自主进化能力。这一切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带来万千创业、投资新机遇。

137 10-22 16:38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丨两说

85 09-30 16:5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