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正在进行中的资产版图重塑,中国是下一个“确定性”吗?
从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避险,到恒生科技年内大涨36%;从特朗普关税政策震荡全球,到比亚迪5分钟快充震撼国际车企;从美国经济不确定性触顶,到中国成为增长的“确定性”之地——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迁徙,正在悄然重塑全球金融版图。
本期《两说》特别策划《破局·全球资本大迁徙中的东方答案》,我们对话三位全球金融行业的顶级掌舵者:
▶ 罗睿博(Paul Lorentz)|宏利投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肯·格里芬(Kenneth Griffin)|城堡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康瑞博(Iqbal Khan)|瑞银亚太区总裁
主持人尹凡,与三位嘉宾深度对谈,直击时代浪潮中的资本动向,为你拆解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❶ 全球资本转向:中国是避风港,还是新引擎?
“我们正在经历全球资本迁徙的拐点。”肯·格里芬指出,当前全球资本正在寻找新的确定性,而中国,正以更加开放、技术驱动、消费复苏的姿态,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关键变量”。
宏利掌门人罗睿博则透露,随着5%增长目标的确立和消费端的持续复苏,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我们计划未来全球利润的一半来自亚洲,中国是关键支点。”
❷ 价值重估:中国资产正在“补涨”还是“换挡”?
瑞银亚太区总裁康瑞博表示:“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上涨超36%,比亚迪资本市场交易获超额认购,市场的态度正在发生质变。”
从AI大模型(如DeepSeek)的全球领先,到人形机器人成本已降至2万美元,中国科技正以低估值、高潜力,重构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逻辑。
这一轮“价值重估”,不只是补涨,更是创新溢价在全球资产定价体系中的再分配。
❸ 当不确定成为常态,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在这一轮资本大迁徙中,最难的不是“预测”,而是“布局”。
三位掌舵人达成共识:
→ 全球配置需从“押注”转向“均衡”;
→ 投资逻辑需从“套利”转向“创新”;
→ 策略上要重视多元化资产篮子:亚洲科技股、欧洲制造业、大宗商品等,构成对冲不确定性的底层架构。
肯·格里芬强调:“AI不是泡沫,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企业管理者思维的生产力革命。”
康瑞博指出:“技术将推动财富管理的普惠化,未来五年内,AI投顾将在中国覆盖上亿家庭。”
他们的共识是:不确定性的尽头,是确定性的中国。
《两说》——东方卫视第一财经联合出品的全球财经对话节目,聚焦时代议题,链接世界智慧。
《破局·全球资本大迁徙中的东方答案》,4月16日晚22点30分,东方卫视首播
▶ 在全球动荡中寻找中国确定性;
▶ 用资本流向重新定义信心与价值;
▶ 从三位巨头的判断中读懂资产重估的底层逻辑。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深度对话神经科学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张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院长将深入剖析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异同、各自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将带您走进类脑智能的应用场景。
当机器人数量即将超越人类,当“硅基生命”开始重塑地球法则——我们离智能革命的奇点还有多远?中国AI领域旗帜人物、三院院士张亚勤,深度对话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杨燕青。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
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于近日采访了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二人将共同为投资者送上世界及中国汽车业格局及未来演变的构想。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联合声明"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 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的报复性措施。这种精巧的"条件对等"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当美国平均关税水平触及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峰值,当"美元霸权终结论"再度甚嚣尘上,全球经济是否正站在秩序重构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