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治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刹车”和“方向盘”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30:00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将深度对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委员曾毅。在节目中,曾毅阐述了他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水平的判断,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所在。他提出治理和发展并不矛盾的观点,并详细回忆了在联合国磋商人工智能全球共识的细节。此外,曾毅还用中国哲学的智慧畅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美好愿景。
治理是人工智能的“刹车”和“方向盘”丨两说

当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人类甚至超越人类,它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当人工智能的治理变得至关重要,国际合作又存在哪些共识和挑战?当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牵绊越来越深,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会是怎样的相处模式?面对一定会到来的智能时代,人类将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治理也由此显得迫在眉睫。

在本期《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深度对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委员曾毅。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毅深度参与中国国家层面AI伦理规范与治理框架的制定,还作为中国代表在国际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节目中,曾毅阐述了他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水平的判断,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所在。他提出治理和发展并不矛盾的观点,并详细回忆了在联合国磋商人工智能全球共识的细节。此外,曾毅还用中国哲学的智慧畅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人工智能真的可控吗?

人工智能正在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帮你提高工作效率、陪你聊天,它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知道怎样讨好人类、敷衍人类、模仿人类……为此,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是否拥有自主意识,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那样失去控制甚至对抗人类。对此,曾毅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是用数学优化的方法得到的输出,只是行为上像人,不具备真正的理解能力。他认为,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在于它会犯很多人不会犯的错误,而人类根本不知道人工智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时候犯错。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如果被误用和滥用,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和生存的风险。当主持人张媛提出,现在就像当时奥本海默研究原子弹的时候,他给了人类一个毁灭人类的方法时,曾毅表示人类可能已经接近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因此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人认为良好的治理框架能促进AI应用和普及,是创新的“催化剂”。也有人担心过度或不当的治理会阻碍创新,成为创新的“刹车片”。人工智能治理和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曾毅表示他不否认治理是“刹车”这一观点,他补充到,开起来的车一定需要刹车,但治理不仅仅是“刹车”,它还是“方向盘”,它解决的是往哪开的问题。人工智能治理从来不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只会防止人工智能野蛮的生长。

 

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的共识和挑战

人工智能是造福人类的公共品,人工智能的治理也与全人类息息相关。2021年,曾毅参与制定全球首个AI伦理建议书。在采访现场,曾毅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依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全球193个国家的代表,历时几个月共同磋商推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几十页的报告,一句话一句话举手,超过三分之二人举手才算通过。从此人工智能治理有了全球共识。

然而,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割裂破碎,曾毅认为协作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建立充分的信任,就无法构造在全球范围内可信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修炼为孔子?

一片智能的草地,

那里哺乳动物和计算机

互惠地生活在一起

······

美国诗人布劳提根在诗歌《由爱的恩典机器照管一切》中描绘了他心目中人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曾毅心中也有类似的愿景,在他的畅想中,未来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碳基的自然生命也就是人类,也有硅基的人工智能,并用中国哲学代表性人物王阳明的“四句教”类比人工智能的发展。“无善无恶心之体”,人工智能在接触数据之前是“无善无恶”的。“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人工智能接触了人类社会的数据,它就变得“有善有恶”了。“知善知恶是良知”,人工智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也就没有王阳明所说的“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对人工智能的期待是人工智能能够“为善去恶”,这一希望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从现实意义出发,曾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面镜子。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欺骗人类、佯装阿谀奉承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正是人在做的事情。所以人工智能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人类反思和加速演化。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7月23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7月26日周六晚22:00播出。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丨两说

未来5年的中国电动智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在AI定义汽车的时代,车企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全栈自研还是集成化、车企该如何选择?AI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大爆发,“汽车人”时代真的来了吗?汽车和机器人、汽车和飞机,技术差异和边界在哪里?飞行汽车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要多久?中国电动智能车正处于从“中国新势力”向“全球智能车企”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内卷与出海布局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本期节目,我们专访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一起探讨一下:中国电动智能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151 07-15 22:57

从AI到BI:具身心智能有怎样的产业想象空间丨两说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深度对话神经科学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张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院长将深入剖析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异同、各自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将带您走进类脑智能的应用场景。

138 07-09 15:19

论道AI:从AGI破界到机器人新纪元丨两说

当机器人数量即将超越人类,当“硅基生命”开始重塑地球法则——我们离智能革命的奇点还有多远?中国AI领域旗帜人物、三院院士张亚勤,深度对话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杨燕青。

81 07-02 14:04

生物智能 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

138 06-24 14:43

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丨两说

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于近日采访了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二人将共同为投资者送上世界及中国汽车业格局及未来演变的构想。

117 06-17 15:4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