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激活 重振——以新基建助力稳增长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2-07-29 11:37:52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电信业务收入增长8.3%,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其中,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成为电信业发展重要动力,上半年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36.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达19.9%,行业转型厚积薄发取得显著成效。

新基建不仅是扩大有效投资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更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发展新动能。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数累计开通185.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5G和千兆光网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广落地,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

王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的力度,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的创新科技如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年新基建的发展重点在哪里?第一财经邀请到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以及思特沃克中国CEO张松,一起探讨这些话题。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第一财经:今年以来,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成为各省市重点建设投资领域。如何看待新基建对于经济稳增长的作用和重要性?

王军:新基建是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具有网络性的基础设施。首先它更服务于长期的战略目标,比如说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它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基础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劳动生产力的提升等等多个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它本身需要投资形成生产能力,所以它具有短期对于稳增长的作用。

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因此它的规模并没有一个官方准确的统计。据一些研究机构的估算,最近一两年中新基建投资建设的规模大致在1、2万亿左右,占当下基建投资的比例在7%—15%。在当下,我们需要稳经济大盘的时候,中央部署适度超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加大对新基建的建设对于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型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财经:更长期来看,新基建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军:长期来看,考虑到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与之相适应的资本积累还没有完成,投资率仍需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此外我国正处于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发展阶段,新基建项目在其中的作用确实非常显著。除了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它还能够培育、升级一些新型消费,包括为经济长期持续地增长打好基础,有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顺畅进行。

因此,相关新基建项目如果能够在短期内尽快落地,并且形成实物工作量,确实能够发挥和传统基建一样的“压舱石”作用。过去三年,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逆势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投资额,都远远快于一般产业,这说明新基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武超则:未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大量的资本开支投下去,怎样可以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我有一个数据,我国运营商每年投在网络上的资本开支大概在4000亿人民币左右,5G在峰值可能要更高一点,云厂商每年投在云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大概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这两块加起来在5000亿以上的规模,现在来看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未来,如果真的像互联网时代一样,这些基础设施投下去后产生了大量的应用场景,那么5000亿的投资额还是少的,尤其相比传统基建动辄十几万亿或者几万亿的投资规模。所以未来的重点,新基建不应该仅仅是硬件或者是资本开支,上面承载的软件、服务,以及承载的应用延伸出来的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张松:我更关注包容性发展,如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让它更加平衡的发展。未来,我们要越来越多的解决数字鸿沟的挑战,体现在我们是否能够利用新基建,利用数字化的建设,把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工作的机会带给相对来说欠发达的地区,是否能让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人群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是新基建在新时期所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

To C、To B、To H?

第一财经:您怎么看5G建设和应用现在所处的阶段?5G的未来还有哪些趋势?

武超则: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的5G建设已经走在全球前面。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产业化。我投了这么多5G网络也好,云基础设施也好,未来它怎么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我们一直强调在5G的应用场景中,To B可能比To C更重要,这个B当然包含整个生产的场景。现在生产生活中,To B场景有一个发展特别迅速明确的,第一个就是智能车。从电动车到智能车以及未来的网联汽车。现在可能处在智能化的阶段,还没有开始。前些年大家主要围绕能源的变革以及硬件的智能化,真正往后发展,如何实现自动驾驶甚至真正的智能网联汽车,这是5G比较重要的场景。所以5G接下来的大规模场景,就是工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围绕最大的工业体系或者制造业体系的数字化,里面有很多机会。

另外我们现在重点关注的是5G在To H家庭的场景。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安防、监控,怎么用这些新科技和新技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场景,在家庭端,而且5G天然的特性就是它整个连接终端的密度是大幅提升的,它对物物互联的场景是天然比较支持的。To C的场景中比较关注的就是VR和AR的产品,今年在终端的渗透率上升得非常快。元宇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其实就是3D视频或者叫增强现实和虚拟,我觉得这是To C端质变的产品。

“新基建”时代 传统基建行业将颠覆性升级

第一财经:5G等新技术如何与各行业应用场景相结合,激发出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和新动能?

武超则:这其实是接下来十年大家都关注的一个问题。刚刚提到汽车行业,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汽车产品的变化,从机械制造的产品变成一个手机加四个车轮,变成一个“计算机”。这是一个数字基建对传统行业直接带来颠覆的简单案例。更核心的是因为产品的变化或者技术的迭代,带来整个供应链或者产业链分工的变化。汽车行业是第一个领域,接下来在制造业、金融以及能源行业会陆续发生,这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我们当时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越是集中度高、越传统的行业,其实拥抱数字化的速度越快,因为它的生产效率急需提高、行业效率较稳定、龙头企业的代表性或者示范性非常强。所以我认为,越是传统的行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数字化渗透的速度会越超乎大家的想象。

吴琦:我们现在对低碳关注得比较多。前几年推动低碳行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托一些传统的节能环保技术。现在随着数字化应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支撑。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两个趋势并不是割裂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驱动进化的关系。

首先,两者相互促进是指通过对新基建的应用,导入数据和技术要素,变革节能减碳的生产要素,从而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形成一个全周期、全产业链、全生活场景的节能减碳。其次,现存的绿色低碳企业不仅可以吸收应用数字化的技术和模式,打造一些面向节能减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云等具备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能力与应用,并且向外赋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企业在助力各个领域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行业的经验,破除行业的壁垒,通过更加贴合行业需求的运营模式,在电力、石化、钢铁、建材、交通等高排放领域进行广泛的跨界布局。第三点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驱动进化指的是数字化和双碳的目标可以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产业边界的限制,加速交叉的融合,延伸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也会涌现出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这是近半年以来,我们观察到数字技术在节能减碳领域出现的大量应用,以及对于行业深刻性的变革。

未来“新基建”发力重点在哪?

第一财经:下一阶段,新基建的建设方向和投资重点会是什么?

吴琦: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是“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本质是算力资源供需错配下的跨域调配。随着“东数西算”的推动,中西部地区将加快完善数据中心的产业链,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IT设备的制造、信息通讯、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等。“东数西算”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它短期内更多是需要西部承接我们东部对于网络要求不高的数据算力的需求。但是中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推动“东数西算”向“西数西算”转变。要培育中西部地区本地的算力需求,通过“以数促算,以算育产,以产兴城”,构建西部数字经济的产业生态,从而推动中西部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弯道超车,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张松: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对于稳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供应链的重塑。如何打造有韧性的供应链,这是未来政府主导,骨干企业推动的发展重点。当我们的供应链,不管是从遥远的海外延伸到国内,还是在国内产品运输的过程当中,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寻求最合适的路径,经过几次站点、几次装卸、如何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有韧性的、灵活的供应链去解决的,也是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供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需要通过柔性生产、柔性制造的方式,来确保生产地点在市场附近,有一个更加灵活的选择,这些部署都是新基建的应用场景,也是应对未来更加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所需要强调的投入场景。

(《同心・方成》专题由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冠名发布)

本期节目

编导 官悦

主编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