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养老金制度:新机遇、新挑战、新策略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2-09-06 14:21:15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9%,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有机构预测,2035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为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险需要,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属于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个人如何做好养老投资?数字化时代,个人养老金将如何发展?在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这些议题。

主持人: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嘉宾:

朱海扬: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

李文: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芮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米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鲍淡如:上海现代金融职业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苏罡: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

实施个人养老金有哪些意义和挑战?

汪泓: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将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汪泓)

鲍淡如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九十年代初建立整个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上海当时也有个人养老金参与的部分,但是面不广。到2018年时开始试点税延型的养老保险产品,但是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参与的人不太多。这是什么原因呢?鲍淡如认为,这样一个重大的制度出台,单凭市场力量简单去做,效果不会太好。这次中央文件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把产品制变成账户制——不仅是保险产品,也有基金产品,还有银行的理财产品等等,这就比2018年的试点要前进了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市场力量为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出力。

(图:上海现代金融职业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鲍淡如)

鲍淡如指出,现在情况比较复杂,比如说全国基本养老参保人群有十亿多,但是参与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更多、保障水平较低,并且随着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人群数量迅速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如何覆盖到更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人群,并且将他们纳入到个人养老金制度中,这还涉及到全国各地社保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国家社会保障中心的信息支撑,各个市场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力配合,这也是个人养老金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鲍淡如建议,从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发展来看,职业年金的经办机构是作为代理人参加的,在推进发展过程当中比较顺畅,所以第三支柱应当吸取这个经验,政府部门、经办机构应该冲在第一线,与市场机构联合一起宣传,来铺开这个局面、扩大它的覆盖面。

(图: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李文)

李文认为,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布弥补了中国一、二、三支柱的发展不均衡,这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制度体系是意义重大的。其次,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在税优的支持下,通过个人账户进行自主投资、尽早投资,通过专业化的投资实现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能过上有保障、体面的退休养老生活。第三个意义就是对资本市场、对资产管理行业意义特别大,因为个人养老金属于长期资金,这类资金能够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也能够更好助力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图: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 苏罡)

苏罡认为,从治理的角度来说,养老金制度体现了“共同”两个字。现代社会的预期寿命都是很高的,整个社会的长寿风险是越来越大的。既然长寿风险越来越大,不可能全都压在政府身上,雇主要承担雇主责任,个人也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所以治理角度来说,养老金制度就是多方共同责任,而补上第三支柱,就是最好的、体现社会共存共荣背后的机制。

“《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为何设置12000元缴费上限?

汪泓:在个人养老金中,这次试点时间定为一年,缴费标准上限设置为12000元,每个月定投或者固投。针对这一标准,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有人希望动态调整,还有人希望税收激励机制再加大力度,各位专家和理论实践工作者有什么观点?

(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芮萌)

芮萌指出,为什么要设置个人养老金?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需求不一样,经济实力不一样,他的税基、税率也不一样,所以应该是根据不同人在不同阶段因人而异设置的,应该是一个相对数字,而不是绝对数字。

(图: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 朱海扬)

朱海扬则表示:“在2012年保险试点的时候,上海市提的方案是1000元/月,十年过去了标准依然是1000元/月,所以中国的国情很重要。”朱海扬建议,标准设置为单一数字比较合理,因为2018年试点经验来看,6%的月收入和1000元/月孰低,实际上很难操作。朱海扬认为,标准是适度的,如果用税额递延的方法,可能会更有效普及它。

(图: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米红)

米红则给出建议:“从公平角度,税前优惠12000元,从中低、中等、中高收入人群来说,应该是一样的。但是还是可以在不享受税前的优惠的情况下,鼓励有需求的人一个月再多缴一千、两千,对这部分群体来说也合算,因为整个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另外,在将来领取养老金的时候,还可以有一些将来的优惠和政策,这样可以推动三支柱的社会保险跟商业保险的融合,反过来会整个推动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优化。”

苏罡指出,这个问题与人性的弱点是密切相关的,个人养老金其实就是一个长期定投。为什么要选择长期定投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时是没有必要,更多的是应该找到好的代理人,能够拥有长期的优质的资产,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最重要的。而货币的时间价值背后,最具有威力的地方就是复利巨大的增值效应,通过时间创造财富效应的机制,而不见得你每个月要多拿出多少钱,而是要享受更多的时间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养老金的问题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分布,养老金存多了是会影响到当期消费的,作为个体来说需要平衡自己整个人生的消费水平。苏罡强调:“税收的刺激效应有它的有限度,不能无限放大。”

汪泓院长认为:“这次的制度设计是非常好的,因为它可以在12000元以下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但是它是封顶的,封顶的意义是公平性,而不是获利性。”

预期收益8%合理吗?

汪泓:关于个人养老金、个人理财方面,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我个人的收益期望值就在8%,这是一个方面,如何满足投资者或者个人缴交者的意愿?另一方面,对于不太懂的人,如何做投资者教育,能够让他们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加盟到个人养老金的行列当中?

芮萌指出,财富管理一定是长期,长期就是复利。每个人的财富翻一番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套用“72法则”,也就是用72除以年化收益率。比如说现在基本养老年化收益率8%的话,意味着我们每九年财富就会翻一番,这是长期的。在发达国家的经验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一定会进入低息时代,资产的回报率会越来越低。一方面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比如说男性65岁退休,以前可能寿命就是75岁,准备十年的退休金就够了,现在这一代可能85岁甚至更久,最尴尬的是人还在钱没了,所以第一个是长期的积累。第二个是不得不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但是老百姓在过去十年已经养成了投资固收的惯性,只习惯保本保息的固收,但是未来要拥抱权益时代。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发展有长期的资金。另一方面有合理的回报,让普通家庭可以享受有尊严的、悠闲的退休生活。

李文指出,公募基金在过去四年,也就是自2018年个人养老金试点,到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了近180只养老目标基金,这里面包括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和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总共管理的规模是一千多亿,客户数有三百万以上。

大概的回报情况如何?过去四年,满足两年期限的大概是84支产品,收益率是12%;满三年的有40多支产品,收益率是33%。因为养老目标基金加了很多权益类的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它是根据你的年龄和你的生命周期形成一个下滑曲线,随着年龄越大,越临近退休,它的权益资产配置比重越低,很好地平滑了你的风险收益特征。这是目前在国际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中,大家公认的成熟、运作规范、偏向于长期保值,又适合不同投资者偏好的产品,李文建议,大家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多关注养老目标基金。

朱海扬指出,在账户里增值达到百分之多少的收益率才能保值,这其实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那么保值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应该是购买力不缩水,从过往来讲至少要战胜工资增长率。现在从权益投资获得8%-10%的收益,可以战胜工资增长率了,所以现在就是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很好的时机。有没有可能性做到8%-10%的收益?从开始有公募基金至今,主动权益类的平均收益应该是年化16%。如果你是全部年化16%的收益,那是100%权益,但是波动很大。所以加一些固收做资产配置,维持比较小的波动性,做到8%-12%的收益率,那是可以做到的。

朱海扬认为,我国目前仍处于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可以称为“制度过渡期”。但是长久以来老百姓的金融素养、习惯等问题,一下子让老百姓全部选择权益资产,是不太符合国情的,所以金融机构就有这个义务来做一些创新。有一些模式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一些类似于DB(确定给付型)、DC(确定缴费型)混合型、一些“削峰平谷”的产品,或者有平准基金的产品,都有过往的实践。

数字时代 个人养老投资更简单了吗?

汪泓:在数字经济的今天,数字技术支撑着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针对个人养老金,数字化会不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芮萌认为,数字经济很重要,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参加第三支柱?主要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数字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点,要增加它的灵活性,降低在账户之间转移的交易成本,这要靠数字化来打通。所以数字化可以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第二个问题是降低交易费用。

李文表示,在个人养老金发展中,面对非常复杂的账户、信息、产品的选择等等,对投资者来说,未来投顾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国际经验来看,据ICI调查数据显示,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制度)中75%的家庭投资都是通过投顾完成的。尤其在如今投资越来越专业化、选择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积累到一定程度,投顾可能是助力个人养老金发展特别重要的一支专业的服务力量。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线下是非常难完成的,特别对to C这一端,可能未来数字化,依靠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在投顾业务方面和个人养老金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未来的方向。

鲍淡如认为,老百姓很看实效,当初淘宝推出支付宝,它不是用什么来教育用户,而是用数值、用现在的资金量,让老百姓口碑相传。那么我们也要用线上的、数字经济的方法,使每个老百姓都掌握基本规则。投顾从职业发展来讲,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在线上做投资顾问的工作,我觉得可以开展起来,因为这需要的人力不是很多。鲍淡如提醒道:“也要和老百姓讲到,如果老百姓都期望收益达到8%,市场机构也很难。它是双向的,既要期望收益8%,又要保证资金在机构那放20年。如果只放一年,就要求8%的收益,这就没法做了。这是一个长期资金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个人养老金在起步的时候,大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期望的、共同来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在论坛的结尾,汪泓院长充满希冀地说道:“数字经济时代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如果能将这些金融产品、理财产品和个人养老金的产品,让“小白”们,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轻松自如,我们的养老金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可持续地不断发展下去。”

本期节目

编导 官悦

主编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