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2-10-27 13:20:09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和可持续频道从10月19日起联合推出“低碳的交响”系列特别节目,该系列将会从国家战略、社会政策、金融市场、产业发展、生活和消费方式等多个维度围绕绿色、低碳发展进行全面解读。

《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之路》是系列第二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叠加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多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普遍议题,如何做好各自的时代答卷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来自哪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转型道路?

本期嘉宾:

周大地: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第一财经:能源结构的转型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碳中和目标下,会有哪些新的需求和市场产生

周大地:第一个,光伏产业是非常兴旺的。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光伏产业的发展非常快。这个国内市场把产业推动起来,所以光伏的技术、产业配套程度、产业竞争优势,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现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光伏组件和光伏相应的技术和材料出口达到百亿美元级,还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很好,国际市场也打开了。第二,电动车。中国因为电动车的出口变成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很可能以后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现在电动车、电池,以及和电动车配套的数字芯片企业,都火得了不得。所以在低碳转型中,只要做得好,就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不但不会妨碍经济增长,还创造了新的增长点。现在中国在超低能耗建筑方面的建材,在门窗、保温材料方面,也是世界前列,有很多产品出口。所以,应该说只要在低碳转型方面认真去做,包括以后在工业、能源供应、电网稳定性运行、储能电池等领域里,都可以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为全世界提供低碳转型的新选择,占领更大市场。可以用自己知识产权为主的低碳新产品替代过去给人做鞋做衣服。新的增长应该以自己有知识产权,有低碳发展前途,经济效益也可以很好的产业来继续扩张。

第一财经:能源系统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重要因素,比如技术革新、人才、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更有力的监管等等,这些因素如何打好组合拳?是不是意味着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细则规划?

林伯强:顶层设计,政府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所以我认为关键还是人才培养。首先有战略规划方面的人才,碳中和走的路跟以前经济增长走的路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第二,技术方面,很多新的技术要出来。技术人才如何配合碳中和、低碳、新能源系统建立的节奏,把产业链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比较软的方面,包括碳市场的建立、价格的改革,从碳管理、碳经济的角度把低碳消费、循环经济的道理讲清楚。目前从2060年倒数只有30多年,其实不是太长,要把人才队伍建立起来并让其发挥作用是任重道远的。

第一财经: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也给了优秀企业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良机,比如我国光伏和新能源车行业在全球具有明显竞争力。您认为这些竞争优势来自哪里?

林伯强: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得这么好,首先肯定是政府的政策,其次是资本市场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的因素,可能跟制造业竞争力有关。中国的制造业是全产业链竞争的,整个产业链都有,不像某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产业链中只有一部分。没有全产业链竞争,竞争力相对就比较弱。如果再往宽了讲,跟今后政府执行力有关,这很重要,还有市场空间,这都重要。所以碳中和各国套路差不多,中国如果沿着这条路不断出政策支持,再由资本市场反馈政策,应该能够把新能源产业做得很有竞争力。

周大地: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第一,我们现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领导,以及全国能够形成比较一致的共同信念、共同发展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同样资本也有力的地方或者国家也够大,像美国,它的两党,共和党管的二十几个州对低碳转型很不感冒,民主党的二十几个州可能还是在气候变化方面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但中国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第二,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首先可以利用巨大的市场进行大量示范,大量试错也可以。其次,先进技术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空间。有些“小国”不见得没有人有想法,但是干起来就很难找到必要的规模性、必要的空间来应用这些技术。第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门类齐全、配套能力非常强、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也有国内统一市场的支撑。所以只要看准的事情,有这么大的优势,中国可以先干起来。另一方面,新能源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像风和太阳在全球的分布相对是比较公平的,太阳每个国家都有,不像化石能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我国过去说“富煤缺油少气”,石油勘探开发尽管已经到2亿吨,是世界大石油生产国之一,但再想多也非常困难。现在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只要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而且在技术上领先,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就可能强,资源本身就不会成为约束。这些都是过去化石能源时代不可想象的。如果变成风光为主的资源条件,中国这么大,有巨大的空间可以自给自足。

第一财经:制度优势加上行业自身禀赋的优势,是否可以复制到更多行业,以及如何继续提升全球竞争力水平?

周大地:当然可以。现在已经做成功的,比如电动车、光伏、风力发电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下一步可能最厉害的就是整个交通运输,高铁,包括现在的磁悬浮真正能运行的也是在中国。用能部门里,重要的还有建筑。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建筑面积在中国。如果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和产品都可以国产,这个市场做起来,在全世界就是非常大的示范了。工业方面,我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工业用能的量比任何国家也多。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业,如果中国在这些产业方面取得了低碳技术的突破,那也就是全世界在这些基础工业,特别是原材料工业方面低碳化的引领。所以一是机会给你了,第二,你不干,可能别人也干不起来、干不动。这就是不但给了你,而且等于你责无旁贷了。几大重点用能行业,现在交通和建筑领域已经在做,而且做得不错,工业领域就要跟上来。在能源供应方面,光伏、风电、电网建设、储能、动力电池,应该说我们在低碳供应方面已经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但是因为高碳、化石能源存量很大,真正能够把这么大的存量有效替代还得继续努力。

林伯强:我补充几点,第一点,转型的艰巨性跟复杂性。因为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而且主要以煤炭为主,所以转型压力应该是巨大的。叠加中国经济还需要增长,双重压力使得往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动力非常足。第二,中国希望在新能源系统方面今后能够走在全球前沿,技术前沿、有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今后市场份额不单单是在国内,而应该从全球的市场份额去考虑。第三,引领国际低碳转型的责任。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可能有必要为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同时,告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是可以低碳发展的”。把这些结合,应该最终会形成中国的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制造业优势、人才优势,都会体现。

第一财经:关于低碳的话题,我们收到来自很多热心观众的互动提问。有一位观众说,当前世界经济总体来说不够景气,在这一背景下,低碳市场如何推广,碳中和的目标又要如何得以实现?

林伯强:我认为,今后几年是新能源发展最好的窗口期。这么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安全的考虑。能源安全就要本土,风电、光伏都是本土,所以肯定是要朝这个方向去走。第二,化石能源价格今后这几年即使说需求没有增长或者需求下降,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涉及到基础设施的问题,至少两个层面会导致能源价格比较高,一是建基础设施需要时间,其间能源价格要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二是,这一轮低碳发展,并没有很明显看到油气上游的投资增加。低碳转型给上游投资带来一个不好的预期,使得目前上游投资并没有像前几轮能源周期那样有大规模的投入。所以这两点导致今后这几年能源价格可能会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化石能源价格高意味着清洁能源价格相对便宜。把这几点结合在一块,今后是一个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期。目前国有企业的新能源转型,其实给新能源市场注入了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新能源市场会更加竞争,中国的转型会更加快。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