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3-03-03 11:48:58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和可持续频道联合推出《低碳的交响》系列特别节目,本期话题聚焦——在推动绿色消费方面,国际上有哪些先进经验可借鉴?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绿色决策?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有何变化?第一财经邀请碧然德中国董事总经理袁骏,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

2023年的春节消费尤其火热——许多人涌向旅游景点、成群结伴地观看烟花表演、餐馆和商场都熙熙攘攘。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日全七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消费和出游带动了国内经济增长,其中,绿色消费的意识在每一个消费细节中被展现出来:旅游景点选择骑自行车和步行的人越来越多;在商场中,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水杯等物品越来越常见;今年春节,许多地方甚至用上了环保烟花、电子鞭炮。

第一财经:如何定义“绿色消费”这个概念?它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杜欢政:绿色消费是指各种消费主体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当中,都要贯穿着绿色、低碳、循环这三个基本概念。绿色消费对经济增长我们从“两消一推”来考虑:消费者理念转变,购买绿色消费的产品,带动消费品公司、制造业企业生产更好的绿色产品,形成新型的绿色供应链,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所谓“绿色”是相对于工业时期的“黑色”来说的,我们要转型,必须有绿色的理念、绿色的产品、绿色的供应链,从供应和需求这两个方面都要体现绿色。

第一财经:2023年春节期间,国内长线游同比增长了3倍,出境游同比增长了6倍。面对持续升温的“旅游热”,如何引导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践行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袁骏:这个问题特别好,当大家居家生活的时候,可能很多的考虑会比较周全一些。当大家出行的时候,往往就图方便了,比如经常饮用瓶装水等,而瓶装水会产生一次性塑料瓶。我本人就是一个旅游的热爱者,我特别热爱旅行。去年4月到6月,我正好离开了上海,偶然或者必然地促成了我的100天“流浪”之旅。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每天的饮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当时我身边正好有这样一个产品,这是一个可以装在水龙头上的滤水器,可以直饮的。

袁骏:当我入住酒店的时候,酒店通常会提供很多瓶装水,我都会告诉他们说:“我不要瓶装水”,然后我就把这个滤水器装在酒店的水龙头上。我自己随身带有一个不锈钢的水杯,每天就是这样去喝水,这个水又好喝又健康,而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塑料垃圾。

第一财经:所以您本身就是绿色消费的践行者。

袁骏:因为一次性塑料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在海洋、在周围的环境里面随处可见。甚至现在到了一个地步,就是说我们产生的塑料风化成了所谓的微塑料颗粒,被鱼吃了,鱼被打上来,又被人吃了。我们自己产生的后果,我们自己在承受,这是一个看不见的隐性的代价。我们去澳大利亚开会的时候,看到山火烧到基本上没有办法扑灭,整个悉尼都能闻到那个烟味,当时起火的地方叫蓝山,离着悉尼还是有点路的。所以很多人就觉得说这是迫于眉睫的事情,自然灾害一年比一年更严重,你能感受到大自然在发生变化,在发生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马上停下来,必须要每个人切身的去做一些事情,每个人都参加进来,而且能够说服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种努力。

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迈进。

第一财经:在推动和倡导居民形成绿色消费的理念,国际上有哪些先进的案例和经验?

袁骏:其实您去看一个社会,我们把它极度简化的时候可以看到有几种大的力量:政府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民众的力量。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力量造成了很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反而现在渐渐地看到民众“绿色意识”的觉醒,看到政府对民众这种觉醒的支持,社会中“绿色的声音”才越来越强大。有很多企业跟碧然德不一样,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绿色理念,但是现在,当资本看到“绿色”是可以变成消费的一个推动力,企业可以去借助绿色的趋势,去重新构想它的商业策略、商业战略等等,这种趋势已经在发生,而且越来越强。

杜欢政:国际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去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因为我们对绿色消费的理念形成之前,需要有一个超越市场的力量——政府——先花点力量来“牵引”,后面才能够真正按照市场化来进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做法,一条主要原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刚开始的时候给“胡萝卜”,有甜头,补贴企业去做,这样企业愿意去投入、去扩大规模、改进技术,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到后面阶段,对那些能耗高的产品、不环保的产品,可能要有一些制约措施。比如日本通过《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绿色采购法》这两部法律来规范、引领绿色消费的行为以及绿色的生产方式。德国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丹麦就更特殊了,它的生物质能发展非常快,都是政策推动出来的。还有比如新加坡,这个国家(国土面积)比较小,它就推动公众的绿色出行,比方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车。对与这个相违背的一些行为,它可能还有一些处罚的措施,比如在高峰期、拥堵期,可能要征收拥堵费,对高耗能的汽车,要征收惩罚性的税收等等。在国家推动绿色消费的过程当中,上海是走在前列的,因为上海提出要成为“国际消费城市”,而国际消费城市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绿色消费来引领。所以在上海专门举办了一个活动,叫做绿色消费季,我们就把绿色产品的制造企业、消费者、绿色商场、NGO组织,把大家组织起来,来推动整个绿色消费的工作。

第一财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定下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幅提升;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品要成为市场主流。这个目标既然制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呢?

杜欢政:我觉得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理念的转变。公众有了绿色消费的理念,才会去购买绿色的产品,企业才有动力制造这样的产品。第二个方面,关键要通过理念的转变,进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据我们最新的调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接受了绿色消费的文化,尤其是在上海地区,消费者会选择价格稍微高一些,但是生物基材料制成的产品,他会很自豪,他觉得“我是一个对地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公民”。第三个方面,政府要进行绿色产品的认证。比方说我们从碳排放的含量、从它采用的材料等各种因素,要制定一个认证的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让消费者觉得我买的这个绿色产品,我确实是放心的,是靠谱的。

袁骏:杜教授做的这个调研,我以前在国外在国内都做过相类似的,结论跟杜教授特别相似,也就是说咱老百姓就这么想:“你让我绿色,可以,但是你不能让我太不方便,你也不能让我掏太多钱”。所以你看,绿色产品的发展必须是一个共赢的概念。也就是说消费者也赢了,企业也赢了,政府也实现了要推动的目标。这里但凡有一方是输的,咱们这个事就做不成。

在推动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另一方面也要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预期,如何做好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财经:在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过程中,企业能做什么?

袁骏:我们叫“消费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s”,就是我们去理解消费者在想什么,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最近接受了什么媒体的信息,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他的需求是什么。举个例子,我们刚刚在美国收购了一个品牌,叫LARQ,这是一个在美国非常火热的水杯品牌,它设计得非常好看,价格也不便宜。它为什么这么火?其实在加利福尼亚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消费者洞察”,就是人们希望被看到他是一个绿色消费者,这件事情非常时髦。也就是说“我是不用塑料瓶的、我是用可持续环保的方式去喝水的”这个东西就表明了你的身份,这是向世界宣布“你是谁”,就是这样的一个消费者心理。LARQ这个品牌成功的原因就是它结合了绿色理念和消费者洞察。这正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要用好“消费者洞察”这个有利工具,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的时候,让消费更绿色。

第一财经:消费者除了心理层面能够接受,现实层面“口袋里的钱”也得能接受。怎么样使产品又有绿色的概念,又把成本控制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两者怎么去平衡?

袁骏: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觉得企业也是经过了一个认知的转变,从一开始觉得“我只要绿色就好,贵点没关系”,其实不是,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认识到:你在绿色的同时,你还要不涨价,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做这件事情。世界上事情,如果你只有单一目标都很容易,难的是什么呢?要多个目标同时去达到,同时去平衡,这个对企业来讲是每天面临的问题。

杜欢政: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推动绿色消费过程中没办法回避的,其中有几个问题要考虑。首先是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可能短期成本是高的,价格比原来其他非绿色产品要高一点,但是从长期必须要把它降下来,形成比非绿色产品成本还要低,这样子才能够规模化推广。在短期过程中,比如像袁总这样的先锋人物,他可能经济上能力也不错,可以先来引领一下,政府也有一部分政策来给企业推动一下,这两方合力,形成规模了,最后我们大众消费都能够消费得起绿色产品,这是一个要考虑的。第二个要考虑的是,企业在生产这样子的产品过程中,像我身上穿的这件衬衫就是用秸秆做的,虽然用秸秆做,它的材料价格要贵一点。但是它在设计上做文章,比方说做成炫酷的、方便的,通过设计把很多功能放上去,让消费者觉得这件产品是物超所值的,这个绿色的材料就能够推广应用了。

因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这么一个阶段,我们老百姓从满足基本的需求,现在到追求高质量的消费,正在这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过程中,我们采用新能源、可循环的原材料,只要后面加工出来的产品能够更高级、更漂亮、更适合人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成本可以在设计当中,可以在品牌当中,把它覆盖掉了。所以说,像这样子的产品销售,应该在目前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袁骏: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养老院的项目,他们每天要消耗很多瓶装水,特别不环保,我们就说碧然德可以给你提供健康的饮水,是过滤的,不需要消耗瓶装水了,我们每个老人都发一个杯子就好,我们把产品提供给你,给你安装好。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投资,说你要买这些东西,把它安装起来,但是长期你就不用去买瓶装水了,你就省钱了。这个就是短期和长期的trade off(平衡),他们一听就明白了,所以这个账算得过来。对消费者来讲也是一样,你每天买瓶装水,还不如说你投个资,你用净水产品,在家里用一个可持续的饮水方式。稍微算一算,就知道这个其实是一个更合算,而且对地球来讲更友好的一种解决方式。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