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高端市场冲击的路上,国产化汽车品牌正越来越多,自主品牌不断“冲向”高端化。能看到的是新能源自主品牌售价开始出现分层,部分品牌将车型售价瞄向了“30万+”市场甚至更高价位。但除了售价之外,自主品牌要实现高端化还有哪些要素?高端化品牌对于技术要求有哪些趋势?第一财经记者走进2023上海国际车展,探访现场车企、汽车科技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看看他们对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有哪些思考。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期,17家主流车企的“60天账期”承诺迎来首个履约节点。车企践行承诺进度如何?供应商们收到钱了吗?第一财经记者调研多家汽车一二级供应商发现,仍有部分供应商没收到款,除此之外,相比账期他们更希望这些问题被解决:非现金结算让企业面临隐形成本、下游压价则是让企业几乎不赚钱以及部分企业面临年降、月降、甚至周降。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辅助驾驶行业准则进一步完善。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深圳多家汽车门店发现,销售人员会主动强调安全风险,明确表示“要扶方向盘”,并对辅助驾驶功能设置了一定的使用门槛。从“解放双手”到“手扶眼看”,车企的辅助驾驶宣传正在“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