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高端市场冲击的路上,国产化汽车品牌正越来越多,自主品牌不断“冲向”高端化。能看到的是新能源自主品牌售价开始出现分层,部分品牌将车型售价瞄向了“30万+”市场甚至更高价位。但除了售价之外,自主品牌要实现高端化还有哪些要素?高端化品牌对于技术要求有哪些趋势?第一财经记者走进2023上海国际车展,探访现场车企、汽车科技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看看他们对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有哪些思考。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期,多家汽车企业先后对外发声表态,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不超60天。此外,北汽和上汽声明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某制造企业负责人,对方表示,光谈账期无意义,需看实际到款周期和具体形式。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两年,新能源车险“投保难、保费贵”成为行业性困局。而在今年初,转机已然浮现。随着国家四部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与之配套的全国统一投保平台“车险好投保”同步上线,一场由政策引导、跨行业联动的变革正式开启。平台怎样为车险“松绑”?多方联手又将如何打破僵局?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