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自2005年起每年召开,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年度会议之一,在中国市场和全球投资界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年为期两天的峰会,吸引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参会者,参会企业市值总额达4.5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首席策略师MarkoKolanovic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StevenBarnett接受了节目的专访。中国疫情平稳转段已经超过半年,但最近两个月,经济数据和市场情绪都出现了一些明显波动。如何从中长期和全球视角来理解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这些波动,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第一财经: 谢谢Marko接受我的采访,首先(在目前的环境下,全球)如何配置资产?
Marko Kolanovic: 我们在资产配置方面相当保守。我们将股票配置比例降低,而债券配置比例提高。最近,由于收益率曲线出现了倒挂,我们甚至开始将债券配置比例进一步降低,并将其转移到现金上。因为在美国,现金收益率超过5%,所以您等待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可以获得5%的回报。我们还稍微增加了一些黄金作为防御性的配置。目前我们持有负面看法,但市场一直表现得非常强劲。如果您看科技股的上涨,欧洲股票的上涨,您会发现现在追高可能已经太迟了,我们并不打算这样做。
第一财经: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经济环境中,那么,有哪些资产可以渡过甚至取得良好的表现呢?
Marko Kolanovic:如果我们陷入经济衰退,对于任何资产来说,实现真正的良好表现将会很困难,特别是风险资产。我的意思是,现金或者一些非常保守的资产配置,例如黄金和债券,可能会表现较好。债券可能会取得超额收益。但我们希望衰退不会持续太久。从历史上看,经济衰退的周期相对较短。我们认为应该做好准备,在低价位时购买风险资产。但是,即使在经济衰退中,很难找到一些表现良好的股票市场。相对而言,某些股票可能会表现更好。例如,我认为中国的表现将优于欧洲。我认为不管是欧洲还是欧洲股票,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其中一些人购买欧洲股票可能是作为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替代品,因为这些市场重新开放。一些人出于量化和技术原因购买,比如波动性。还有一些人出于特定行业的考虑,比如奢侈品等等。
第一财经:您谈到中国,我们就谈谈中国,您对中国重新开放的总体平均是什么?
Marko Kolanovic:我们现在持中性看法。去年十月,我们非常乐观,因为我们认为情绪过于消极,从各个方面来看都非常负面。总体而言,市场情绪已经改善,市场表现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有了相当大的提升。部分原因可能是资金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投资者将一部分资金转移到欧洲,而对中国的资金流入可能略有减少。经济重新开放正在按照预期进行,因此对数据的期望可能过高,导致了一些不及预期。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周看到了市场很弱。然后在美国,还有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所以一些人重新回到纳斯达克。因此,我认为这些可能是中国市场最近表现稍差的原因。但总体而言,我们仍然认为中国市场的估值比美国或欧洲更具吸引力。我们认为,从经济形势来看,中国最终将更好,因为中国没有美国遇到的通胀问题,只是现在稍有回调。因此,在相对基础上,我更喜欢中国,而不是欧洲,甚至也不是纳斯达克指数,因为纳斯达克指数中少数几只股票最近涨幅相当大。所以,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中国。
第一财经:中国在全球是什么样的仓位?
Marko Kolanovic: 我们股票都是低配的,但在股票中,中国是高配的,而在欧洲方面则是低配。总体从区域来看,我们对中国是乐观的。全球而言,我们对股票不太看好,因为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可能会发生经济衰退。
第一财经:您认为我们现在遇到的阻力是小波动还是?
Marko Kolanovic: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波动。正如我所说,我认为全球股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利率的快速上涨,然后欧洲也紧随其后。而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认为核心问题实际上存在于西方。中国有自己经济重新开放的节奏。因此,我认为这些只是小波动而已。我认为全球来看,情况可能变得更糟。所以可能会再次出现需要更多支持的时候。如果你问不同的投资者,股票投资者总是喜欢更多的刺激措施,因为这对股市有利。但总体而言,市场不可能始终保持稳定。所以我认为中国采取的措施是谨慎的,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介入,然后再适度减缓。所以我认为管理得相当不错。再次强调,如果你拥有一些中国股票,是的,你可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刺激措施,但从全球角度来看,未来可能会出现更糟糕的时期。而且,如果西方世界陷入衰退,那可能是中国比现在更需要刺激措施的时候。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做得相当不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StevenBarnett对节目表示,和以往中国经济复苏相比较,高质量发展是此轮经济复苏最明显的特点,所以在确保复苏持续的前提之下,需要进一步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释放长期高质量增长的潜力。但在全球背景之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是不多的亮点。
StevenBarnett:我们知道第一季度数据发布时,人们非常兴奋,许多分析师纷纷上调预期。然而四月份的数据出来后,许多分析师又进行了下调。实际上,我们对中国全年增长预期一直保持在5.2%。
第一财经:这次中国的复苏是由消费引领的复苏,但从数据来看,需求很弱。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释放消费潜力呢?
StevenBarnett: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通过财政政策更多地支持家庭消费方面还有空间。例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类似的重大疾病保险制度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我们经济学家所说的预防性储蓄,即人们自我保险的行为,从而有助于降低储蓄率。在中国,这是事实。我们在疫情期间看到家庭储蓄率上升了不少,这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各国逐渐走出疫情,家庭储蓄率也逐渐趋于正常化,这也是我认为我们将在中国看到的趋势。
第一财经:目前面临的复苏乏力,政策需要介入吗?
StevenBarnett:目前财政政策是所谓的中性财政政策。简单来说,今年的赤字应该与去年大致相同。但在这个赤字范围内,要调整支出的分配,更多的措施用于支持家庭,而较少用于支持投资。这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以保持宽松,并且实际上可以有一些货币政策的放松,最好是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我们知道通胀率很低,经济运行低于潜力水平,所以有降低利率的空间,这将为经济提供良好的推动力。
第一财经: 房地产复苏怎么样?
StevenBarnett:谈到房地产,供应超过了潜在需求。在一个占经济总量五分之一,且失衡的行业实现有序调整总是挑战。所以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实现供应与潜在需求的调整,我认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挑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压力点。我们看到许多私人开发商面临财务困境,也面临着预售房屋未完工的挑战。因此,关键是解决这些问题,让市场能够回到这个新的平衡状态,并帮助提振未来的信心。
第一财经:你提到信心,这种我们很需要的信心从哪里来?
StevenBarnett:我认为关键是要制定政策来确保复苏的稳定,也可以从中期角度看这个问题。当我回顾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成功,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非常引人注目。这种快速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许多重要的结构性改革,这些改革也非常艰难。回到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回顾起来,这似乎很容易,但那时并非易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的增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策刺激。开始积累杠杆。这种增长模式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现在的挑战是找到一种能够释放可持续增长的增强市场力的改革。对我而言,在政府的政策信息中,这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增长。
第一财经:是的,Steve,我知道万事无绝对。但展望未来,中国的复苏是不确定的,还是高度可能的?
StevenBarnett:让我先做一些解释。看看今年的全球经济。去年全球增长率为3.4%。今年我们预测全球增长率将下降至2.8%。在疫情爆发前的过去40年中,全球增长平均为3.5%。因此,我们正在看到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出现良好的反弹。去年中国的增长率为3%,而今年将达到5.2%。根据我们的计算,这意味着中国在今年的全球增长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因此,我认为可以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相对较为亮眼。我们也知道,中国的强劲增长不仅会直接推动全球增长,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此,我们估计中国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在中期平均增长0.3%。我们希望今天和中期的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更强劲的增长,因为这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是有益的。所以让我们希望这会发生。
第一财经:IMF是否会修订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StevenBarnett: 我们必须等到7月份才能看到我们的预测结果,但实际上,我们正在关注最新的数据。再次强调,尽管如此,我们的5.2%增长率低于市场预期的共识,但让我们拭目以待。
《顶级投资人·去现场》本期节目去的现场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年会已有25年历史,是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今年年会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 在年会现场,节目专访了城堡投资创始人 CEO Ken Griffin。Ken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常客。他对中国经济,市场尤其是创新方面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他说,其实中国的创新一直在发生,过去一年,当经济中另外的不确定因素消除之后,投资人就像被拨开了迷雾,开始拥抱中国的创新,市场的共振就此产生。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已将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概率从20%进一步上调至35%。David表示,从多项商业调查指标可以观察到,商业信心调查指数与资本支出预期均呈现大规模的迅速下跌。这反映出相比上轮贸易战,更多美国企业正切实担忧自身将受到此轮关税的多维度冲击。
本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去的现场是1月13号到14号在上海举办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今年主题为“携手廿五载,匠心铸未来”。研讨会迎来了超过3000位参会者,其中包括2000余名来自机构投资者、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私人投资者的参会代表,以及来自290家中国上市公司及私营企业的高管。Arend Kapteyn,瑞银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在大会期间接受了节目的专访。他在专访中表示,即将入主白宫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是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也许没有大多数投资人认为的那么强劲,而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前景也存在很大的往上修正的可能性,因为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中国市场情绪正在好转。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瑞士百达集团管理合伙人Laurent Ramsey,他有一个中文名字:雷乐仁。瑞士百达是一家来自瑞士日内瓦,历史接近220年的私有合伙制企业。瑞士百达的四大主要业务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另类投资和相关资产服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管理及托管的资产规模达6940亿美元,是欧洲领先的独立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瑞士百达目前由七位合伙人共同拥有和管理旗下所有业务,Laurent从业超过30年,目前是瑞士百达七位管理合伙人之一。临近2024年年底,很多投资人关心的事件,比如美国总统选举,中国经济政策转向等都已尘埃落定,但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些事件开始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