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如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3-11-16 10:59:11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今年以来,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我国多项重要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中央编办已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8月,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而10月末最新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则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活,则经济活,民营企业的活力离不开金融的精准滴灌。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而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呢?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特别节目邀请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首提建设金融强国,如何实践?

第一财经: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会议还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怎么看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孙立坚:实际上今天讲的金融强国,聚焦的就是金融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服务来促进高水平的发展。民营企业涵盖了所有实体经济发展的赛道,从上游0到1的创新,到今天有世界级水平的民营企业,有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有产业金融。民营经济已经在中国实现了50%的税收贡献,60%的GDP贡献、70%的创新引领贡献,以及80%的就业场景和90%的提升老百姓收入、促进消费能力提升的企业数量。做好民营经济服务,也是提升中国金融强国的重要体现。

第一财经:也就是说,在您看来,是不是服务得好民营经济是中国未来是不是金融强国的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

孙立坚:一点不错。

当前民营经济面临哪些核心挑战?

第一财经:陈行长,您是银行专业人士,从银行业务的交流来看,怎么看今天的民营经济面临的变化?民营企业遇到了哪些挑战以及有哪些核心的金融诉求?

陈峰:民营经济在资本的积累、人才的养成、经验、渠道上,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强的实力。归结起来,还是碰到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所谓的信心,二是所谓的能力。信心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有关,能力一开始可能是勇气或者利用信息的能力,到了后来就包括如何做好资本规划,如何获取更深入的产业链知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如何拓展海外市场等,对于金融的诉求就变强了。所以,企业希望金融机构不再只是简单的你就借我这一点钱,而是可能会问“我这个产业未来会怎么样”。甚至会问“我有没有机会去上市”,“是在境内上市好,还是去海外上市”。甚至还有个人财富的问题,“我的财富传承,万一子女不愿意接班,怎么办”。所以企业对于金融机构的诉求不单单只是一笔存贷款的业务。大企业如此,小企业也是如此。总结起来,在今天这个时代,无论想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还是能力,需要跟产业金融,或者是跟熟悉产业的金融进行高度密切的结合,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

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有何差异?

第一财经:企业对于服务它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那么您服务过科技型、外贸型、制造型的民营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有什么区别吗?

陈峰:企业的生长周期,或者资本的轻重,或者管理团队的构成来说可能都有区别,但它们对金融行业的诉求总结起来非常类似。因为所有偏实体的企业,它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的都是服务于它的主业。比如制造业企业要服务它生产的产成品,无论是对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对企业自身扩厂的支持,还是对下游销售的支持,都是为了增加它的销售收入。一些消费型的企业可能要求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提供的是“你是不是有一个比较便捷简单的收款方式”,进而据此是不是给购买方也提供一定的消费信贷。这样有助于产生交付,增强企业跟客户的粘性。所以企业的核心本质需求看上去都一样,但是再细分下去又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制造型企业,需求又不一样。以造船业为例,企业可能造船是为出口,需要的不只是境内融资,还需要比较复杂的保函。还有很多企业在生产的是新能源类型船只,如何去满足企业的绿色需求,也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设计。所以对于相关专业细节的要求会更高,但金融服务实体本质是不变的

银行如何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一财经: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变得越来越大,民营企业对于金融机构的需求可能也越来越多。在您看来,尤其银行要帮助民营企业,可以从哪几方面做得更好?

孙立坚:民营经济当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今天的堵点和痛点问题是什么?主要在缺乏对未来业务风险进行很好规避的能力。很多中小企业在业务好的时候,销售回款非常畅通,贸易信用就可以跟上去。但如果跟不上去了,就是可能连销售回款的造血能力都没有了。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今天银行的创新,不能只做融资业务,如果不把企业资产端的业务加进来帮助企业一起打造造血的商业模式。那么今天如果企业没有抵押品,只解决它的融资难、融资贵,解决了企业的问题,就带来了银行的问题,所以银行一定要资产和负债端融通起来去解决。银行要关心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看看哪些是能够造血的,帮企业来构建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一点可以看到,中国的平台经济已经和银行联合,帮助很多中小企业建立商业模式,建立销售渠道。这样企业造血能力有了,今天抵押品模式可以降低一点,银行可以安全地贷出资金,企业能够到期收到销售回款,从而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

银行如何促进产业“生态圈”建立?

第一财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实际操作层面有哪些经验

陈峰: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第一,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点一个点地去看。第二,诉求不会是单向的。企业找银行,可能开始只是需要借钱服务,但本质上是想销售产品。所以企业希望银行能提供更完整的服务,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能够促进产品销售,促进产业融合,促进生态圈的建立。就银行而言,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融资行为,利差不会太高。这样的状况下,银行怎么避开风险,应该是深入渗透或者了解这个行业。

第一财经:刚才提到一个概念,叫成为他的生意合伙人。

陈峰:对,我们叫做FA(Financial Advisor 财务顾问)的角色,不只是贷款人这么简单。我们之前有一些尝试。因为我们是一家台资为背景的银行,基本上见证和伴随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最早一批台资企业刚来大陆的时候,比如制造业企业,既有开厂房的需求,也有出口收汇、压单等诉求。所以企业不只是需要借贷的时候想到银行,而是一开厂的时候就想到了,企业怎么进行资本规划,出口要留多少单。银行站在企业的旁边,靠的是专业知识,产业是跟银行一起成长起来的。富邦华一这几年在做什么呢?以一个比较小的领域为例。很多外卖小哥骑的电动车,车里的电池其实是最重要的生产成本。在这个上游,要有一个电池的销售和制造的厂商,再往上还有原材料厂商,贯穿中间的有各种算法、算力来分配资源。最后还有企业对电池进行回收。因此看上去一个小小的两轮车,实际上产业链上下游非常长。大家都希望有人能够提供,第一,解决信息缺乏的问题,例如怎么在这个城市里运营更有效率。第二,需要有资本金。因此企业对于金融机构诉求,需要有一个金融机构能够站在产业旁边,提供不只是一个点,整个产业链的服务。富邦华一就在中间提供这样一个服务。产业链无论上中下游都会来找我们。过去市场上很多支付公司提供的是C端(面向消费者端)服务,但实际上这其中也有B端(企业端)的需求。如果这个电池要回收再出口,还有跨境需求。所以市场上缺少一个机构能够把C、B和跨境结合在一起提供服务我们了这件事情。由此我们就可以提供分段服务。对最上游的大B端,比如电池厂商或者原材料厂商,可以提供那些传统的金融服务。对于中间的一些运营商,可以理解成是租赁公司,这就是小微公司、中小企业的融资了。对于外卖小哥(C端)更像是消费贷款。富邦华一可以把外卖小哥的押金降到很低,因为押金是基于富邦华一有这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给他的利率也不会太高。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们就愿意跟我们合作。这样的模式,我们在一些北方的城市已经开始推广。

第一财经:一方面是您刚才讲的C端是很大规模外卖小哥的需求,但外卖小哥使用的电池背后又是很长的产业链,所以这些都是实体经济。

陈峰:如果这个再往上,又跟资本市场会产生链接,可标识、可确认、可交易,再之后就成为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一旦资产证券化能够成型,就可以解决轻资产运营的问题,提升其资本市场的估值。

第一财经:这是已经在做的业务,还是说将来要做?

陈峰:已经在做了。

孙立坚:我一直在谈的价值链金融,从刚才讨论来看就是典型的这个模式。整个链的全覆盖,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普惠模式。中国今天强调的,不是大企业能够有抵押品的,获得非常好的金融服务,获得的资金过剩,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却拿不到资金。通过链的服务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痛点、堵点,又可以让企业牵着手一起发展。

银行如何做好风控?

第一财经:考虑未来的风险,银行如何做好风控

陈峰:大概会有几个方式,金融首先是大数法则,所以这个赛道不能太小,基本上销售额要在500亿以上,低于500亿就会出现市场急剧的波动。

第一财经:所以无论您刚才说的两轮还是四轮的电池都超过500亿?

陈峰:这些都远大于这个数字,第二,必须跟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产生现金流。第三,非常重要的是欺诈风险。所以首先会挑行业,行业选完之后不会只对其中一个客户服务。至少每个关键节点都会有两家到三家,确保交叉信息的验证。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数据。

第一财经:看了这个数据就知道他是不是真正做这个生意的?

陈峰:对。举个例子,比如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一辆共享电单车的投入成本是多少,每一度电需要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包括在北方和南方应该多久能收得回来。有这样一个标准。我们最近还在做的一件事情,在考虑是否可以让金融方案更加灵活一些,比如北方的冬天很少骑电单车,是不是在这个时候把利率降低?当然,这也要基于算法。

如何促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构建?

第一财经:银行从市场里看到了商机,从文件来看,在10月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推动各类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孙立坚:敢贷开头,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包容风险,只要把钱贷出去,就是敢贷的标志,这不是今天金融强国的标志。考核一个金融机构,能不能做到三件事,一是共担风险。抵押品不是共担风险,只是风险要么集中在企业身上,要么集中在抵押品不足的银行身上,这不叫共担风险。所以要有更多的链模式把风险分担出去。另外就是共创商机,我刚才讲链模式就是共创商机。第三个共享价值,做好这三件事就完成了你刚才讲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第一财经:回到微观,请陈行长给我们分享一下,从你们的例子出发,设计了哪些制度,让这件事情发生?

陈峰:我们的商业模式比较像是一个所谓的B2B2C,大B是中间的核心大厂商,最后体现在小B和C端上。所以我们会专门设一个行业事业部研究这些。第二,没有技术手段不行,我们的IT人员超过了15%,IT的投入超过一年成本的1/4以上。所以按理说银行的规模在增长,人员数量应该在增长,我们是银行的规模在增长,人员并没有随之增长。IT方面我们更多是用所谓的SaaS(软件运营服务),既有内部的,也有外包。最后,要能贷,那必须有容错机制。当然,一旦产生不良,承担的时候也还需要有税收的一些安排。

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财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要建设金融强国,怎么样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银行应该怎么做?

陈峰:站在银行体系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叫做多元化、有竞争的体系。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讲到富邦华一这样的银行,围绕着一些产业,能够把今天所有的金融牌照服务重新聚合打散,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前传统的模式,同业是服务同业,对公是服务对公,C端是服务C端。但这种可能在大行行得通,在小行就像田忌赛马,永远是最好的马,怎么都跑不过别人的马。所以在小行里,就得把这几样聚合在一起打通,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时候不需要是一个很复杂的服务,只要比集成的能力就行了。而且小行里,要把所谓的总行、分行整体化、一体化去运作。

第一财经:提到了竞争,提到了多元,外资行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里,怎样走出一条特色化的道路?

陈峰:对外开放,是一个通行的语言,能与世界标准接轨。而金融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能够承载开放、承载活跃市场、承载服务客户群体非常重要的一个桥梁。

本期节目

编导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