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智慧+低碳”,看进博会如何引领未来生活?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3-11-24 17:37:51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举报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5日至10日成功举办,共有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进博会上首发、首秀、首展。

在“智能”、“低碳”两大趋势下,展商们带来了哪些前沿解决方案?又将展现出一幅怎样的“未来生活”美好画卷首席评论》栏目组带您走进进博会现场。

空气“特长生”:百年工业气体企业深耕氢能技术聚焦工业和运输领域的应用

自3060目标宣布以来,能源变革已深入我国各行各业,其中,氢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今年进博会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3号技术装备展区,我们看到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2022年,林德在德国启动了全球第一套、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用于客运列车的氢燃料加注系统,该加氢设施每天的总氢产量达1600公斤,能够为14列氢动力客运列车进行氢燃料加注,每列火车一次加注后即可实现1000公里零碳排放的行驶。今年是林德公司连续第五年参加进博会,公司展台也从2019年的80平米,扩展到今年的200平米。

陈越: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将有一个逐步爬坡的过程。因为现在主要是受制于它的经济性,可能在初始阶段它要面临着一定挑战,但是随着将来国家再推出一系列政策的时候,我们认为氢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推动和发展。

这个区域主要想展示林德在氢能产业链中拥有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在生产方面,我们有电解水制氢技术,如果是灰氢生产,我们还有碳捕集技术相配合,把它变成蓝氢。生产完之后,我们有纯化和液化的工艺,通过氢液化,能够大幅度提高氢气储运的效率。在储运之后,我们还可以结合下游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氢燃料交通领域,林德也有成熟、稳定、可靠的加氢站技术,从而服务于氢燃料交通行业的应用场景。

这里是想重点展示林德的“集气港”概念,即采用集中供应气体的模式,辐射整个化工园区中不同的工业气体客户,有传统的空分客户,也有将来的氢气客户。集中供应的模式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气体供应的成本,同时保证气体供应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其中关于氢的部分,林德今年额外引入了关于液氢的存储和运输装置,包括下游的氢能源渡轮,也是我们预测未来氢应用场景中很好的一个事例。同时我们也会结合传统的石化工艺中生产的二氧化碳,我们会通过补给装置、管道,最后将它封存到适合的区域,最终实现整个园区的碳排放足迹得到大幅度降低。

氢能“全能生”:从图纸到现实,将应用研发中心落到中国

同样把氢能作为主要业务呈现的,还有空气产品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氢气供应商之一,液氢被其视为未来氢气储运和利用的一项主要技术路线。

胡华利:我们今年主要是展示了氢能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从氢气的生产端,我们展示了依托于传统化石能源来制氢的工艺过程中,进行了碳捕集生产的蓝氢项目的模型展示。同时,我们也充分展示了在氢能领域的场景应用,不光是在能源领域,也包括其他相关的工业领域、氢能发电、氢能社区,还包括氢能的高端制造等方面的应用。

液氢是空气产品公司的特色之一,我们在美国有非常成熟的商用液氢的工厂在运营,也有非常成熟的商用液氢的用户,我们把商用液氢这个理念和工厂带到了中国。我们在中国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商用的液氢工厂,位于浙江海盐。液氢它具有产品的质量优势、规模优势以及运输的经济性,将有效提高氢能的应用水平。这个工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竣工,将在2024年进行投产。我们也配套引进了一些液氢的运输,包括液氢的加氢站也在同步建设中,还有一些液氢的工业用户,尤其是一些相关的项目,也在同步进行中。

同时,很高兴跟您分享,我们在位于浙江海盐的亚洲氢能应用研发中心也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开幕了,事实上这是在两年前的进博会上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很高兴经过两年的建设,在本届进博会上把这个研发中心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换氢模块“C位出道”:进博“全勤生”的创新概念、社会议题与朋友圈构筑

从第一年参展就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愿景的丰田汽车,今年更是把近二分之一的展台面积拿来展示氢能源的应用场景。

谢辉:丰田今年是第六次参加进博会,也就是每年都来,有一个词叫做“全勤生”。我们今年的展示也是分为三大板块:电动化、智能化和多样化。其中电动化的部分,今年主要是带来了一些氢能源使用场景。比如说集成存储模块。

其实是一个换氢的概念,因为现在在中国普及氢能时,遇到的最大课题就是加氢站不多、加氢不很方便,所以我们提出“换氢”模式,即在生产氢能的地方直接把氢压到氢罐里,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比如大型重卡的需求是8个氢瓶,根据车型不同的需求,目前有大中小四种型号的集成存储模块可以选择,然后将所需的氢量直接压到模块中,通过运输车把它运过来。如此一来,换氢站所需要的场地就没有那么大,也不需要特别多的技术支持,也就更容易普及。同时这个模块内部会有对氢使用量的智能监测和安全保护。这次是丰田第一次把“换氢”概念带到进博会,在日本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个实际的验证性的试用,在中国接下来也会跟相关的地区进行合作。

进博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展会,它是展示我们真正能够为中国现在有的社会课题,比如说环保、能源、养老、老龄化,真正是能够解决这些课题的一些技术、一些落地的产品,以及可能还没有落地的一些想法,能够拿到进博会和现场观众进行沟通,也是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我们第一届参加进博会的时候,也是展出了一些关于福祉领域或者氢能领域的技术和展品,当时可能更多是概念的部分,经过我们跟大家去介绍我们的理念,才发现原来在中国有很多OEM(原始设备制造)厂商或者其他的一些合作伙伴,大家都是有共同的想法,那我们携手一起去做。所以包括氢能的普及,从一开始丰田自己去做,到后来我们六家合资公司成立,再到后来生产工厂成立等等,其实我们也都是借助了进博会这个平台。

医教联体“零距离”:元宇宙助力人人知医学,处处有教授

同样在3号展厅中展出的,还有一批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数字化企业。其中,一位正在学习如何进行一场“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的体验者吸引了许多参会人士围观。

王署胜:大家在进博会展台看到我们现在用最新的Meta 3的头盔,结合在医学临床专科教学这样的应用。元宇宙技术它是通过三维、可视化,包括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传输的综合技术,能够让医学这门很抽象的学科,能够进行非常高效的一种学习的认知。通过人机交互——戴上头盔——身临其境地进入一个虚拟手术室,可以进行某一个手术的模拟训练。并且我们还可以将许多临床医生的多年实际经验,融合在这个虚拟手术训练中,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仿佛有一个智能老师在远程教授,学习在临床上还会遇到什么样突发的状况,当这些年轻医生在手术台上遇到类似情况时,就能够有临床的思维判断和迅速的反应,从而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

这种技术在我们的医教联体,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支教医院,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普及性。空岛科技成立8年多来,业务主要地区中既有医疗资源比较大的一些城市,也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广州、江西、广西等地。医疗发达的一些城市非常希望将专家临床手术的经验分享到全国,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生和城市来说,则非常渴望通过这样的系统去嫁接上那些丰富的经验,这两端都有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其实在援建医院方面现在也有很多需求,比如说怎么跟当地医生交流,以及传统的中医文化怎么能够走出去,我觉得也是通过元宇宙技术可以很好地去做推广。这次也是非常感谢Meta的邀请,让空岛科技能够有机会参加进博会,展示我们最近在国内的一些技术跟产品,同时也让大家现场体验,花3-5分钟时间就可以模拟当一名医生,模拟临床去做一个小手术。

中西合璧的“安全电梯”:7×24小时自我检修,每年节能30%-40%

在170年前首次提出电梯概念、也是史上第一台安全电梯的制造商——奥的斯,今年又带来一套更智慧、更绿色的解决方案。

毛兴:这台电梯是Gen360™,是奥的斯亚洲首发的安全电梯、智能化电梯,它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对客户进行7×24小时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轿厢内的先进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客户,在任何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替他们发出报警,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同时,因为是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所以我的电梯对整个系统的状态是非常了解的,它可以做到每隔24小时对整个系统安全状态的检测,然后汇报给客户,让客户进轿厢感到十分安全,这是我们电梯主要的安全理念。

Gen360™电梯的核心是可编程电梯安全系统,和智能汽车是类似的技术,就是让传统的需要接线的安全装置,全变成采用数字信号,这样我们对所有的安全装置可以保证实时知道它的状态,然后根据不同的状态,我们来判断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否,这样对我们的客户就永远能保证安全性。同时,这套系统是通过欧洲安全认证的,每24小时都会自检一次,所有的自检安全信息都会实时反馈到智能屏上,来告诉客户这台梯子是不是属于安全状态,让客户能够放心乘梯。

这是我们整个智能交互系统,我们所有电梯整个的状态和信息,都会反应在这块智能多媒体大屏上,包括电梯每天的自检状态、Regen(能源再生)反馈以及反馈给电网多少能量。奥的斯一直是绿色能源的提倡者和设计者,目前Gen360™电梯采用了能源再生的控制系统,它能使电梯“上上下下”运作时的能量不再被浪费,每个反馈回来的再生能量,都会再反馈给电网,来支持所有设备使用。曾经有过统计,我们能源再生的电梯比传统电梯每年能节省能源30%-40%,是非常高效的数字。

在整个智能应用的场景中,我们还添加了一些中国特有的、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比如海康的AI摄像头,再结合奥的斯自己最全的安全AI智能化技术,再加上中国先进的传感器,这叫中西合璧。

“未来农业”的极致美学:人工设置“阳光雨露”,因需定制微量元素

充足、优质的食物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挑战,4.1展厅的西门子将其室内垂直农场的“浓缩版”搬到现场。

邹林兵:这里是我们“垂直农业”的展示平台,这里全面地模拟了作物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移植的整个生长过程。通过垂直种植的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多重地种植,人工提供作物生长过程当中所需要的“温、光、水、气、肥”等各种因素,保障作物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效地、可控地生长。在这种环境下面,不需要施农药,然后施可控的化肥,通过无土水培的技术,可以保证我们的蔬菜和水果健康地成长,实现我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过程,这是未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我们人工提供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过这种方式去感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波长,比如需要红光还是蓝光,是不是在最适合它生长的温度条件下面,湿度也是一样的。同样对于营养液的配比也是一样的,作物在每个生长阶段中所需要的营养液的含量和比例可能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在它每一个生长环节中给它最好的营养,让它更好地生长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也结合了自动化、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元素。比如我们在机械手臂上承载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去实时检测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发生虫害或其他一些致病因素。同时我们把这些数据再进行采集,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来形成作物生长合理的生产模型,为下一批和以后的生产做了相应指导。这样一套流程下的“垂直农业”是一个完全连续的过程,可以一边播种一边采收,实现每年17-20个生产周期,能够保证持续地供应。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其实解决了很多刚性需求。比如说我们在边防哨所、远洋轮船、海洋平台等一些没办法做到土培的地方,我们可以采取“垂直农业”的方式。第二个场景是对于一些城市周边的废弃工厂、闲置土地资源等,就可以通过“垂直农业”的方式利用起来。还有一个,因为我们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很多微量元素是可以定制化的去开发和加入的,那么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说对钾的需求比较高的人群,我们就可以定制化地去推广这些食物。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