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去了今年1月15日到1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2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这也是顶级投资人节目第一次来到达沃斯,这一全球政商领袖云集的现场。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重建信任”。经过疫情几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分化加剧,全球化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分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有多大,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防止最糟糕的情况发生?顶级投资人节目带着这些问题,在论坛现场采访了IMF第一副总裁,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第一财经:Gita,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本届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之一是在这个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那么,这个世界有多么分裂?
IMF第一副总裁GitaGopinath:这是一个世界亟需应对的非常重要问题,即减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分裂。您知道,我们曾担忧社会经济分裂的威胁。我认为现在这已经逐渐成为现实。从国家实施的贸易限制,从贸易流向,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来看,我们看到世界正在更加分裂。而这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安全担忧的领域,不仅仅是战略领域,甚至在非战略领域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财经:如果分裂加深,对世界经济的成本是什么?
IMF第一副总裁 GitaGopinath:这取决于我们看到多少程度的分裂。如果是一种较轻微的形式,我们可能会失去约占世界GDP半个百分点到一个百分点。但如果它变成一种非常严重的分裂,那么可能导致GDP损失高达百分之七,基本上相当于失去日本和德国两国的经济规模。这对经济来说将是非常巨大的打击,因此成本非常高。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如果一个经济体在生产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经济体在生产旅游服务或知识服务方面具有优势,那么彼此之间进行贸易可以使双方都得益。这是大约200年前像大卫·里卡多这样的经济学家的基本见解,我认为它的威力仍然如同过去一样强大。在达沃斯的会议中心漫步,与经济学家交谈,你会发现很多人支持这一理念。
第一财经:也许这并不是像您这样的经济学家的职责,而是达沃斯这里的决策者和政治领导人的职责。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完全正确。
第一财经:问题是他们应该怎么做?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我认为保持持续对话是制定合作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的主要建议是强调这样一个观念,即世界不是零和博弈。我的收益并不会自动成为你的损失。你的收益也不会自动成为我的损失。我们可以在经济上进行互动,使我们双方都受益。
IMF第一副总裁 GitaGopinath:政治领导人显然需要在其供应链中建立韧性,需要关注国家安全问题。但是他们应该非常谨慎,在这样做的同时,不要破坏过去几十年来使如此多人受益的全球贸易体系。因此,我们应确保这一体系得以保持。就在去年和前年,每年都实施了大约3000项新的贸易限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贸易限制数量,对全球经济构成问题。因此,我认为决策者需要找到合作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确保他们拥有弹性的供应链。但与此同时,要确保不放弃我们从全球贸易和外国投资流中获得的所有收益。
第一财经:在一个有人说是去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Ludovic Subran:很明显,疏远或对抗中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需要中国来确保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对我来说,我认为中国可以发挥领导作用。我认为中国有责任,从老挝到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到越南。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的基建和贸易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对很多方面来讲都是地区稳定器。
我依旧认为,一些全球最主要的问题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中国一定会制定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大多数大型语言模型都是根据英语数据进行训练的。但中国是十多亿人口的家园,所以中国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方式或其他的创新。我记得每次去中国时,我都会发现当地的“优步”或当地的“谷歌”,所以我认为这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因此,世界必须要比过去三年更多地倾听和中国交流,我非常担心人们停止交流。(中国)总理本周会来到(达沃斯),这很重要,至少我们可以就一些许久未谈论的议题展开讨论。
跨越了疫情的阻隔,今年,中国再次向达沃斯派出了高级别,大规模的代表团。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年会上发表了特别致辞。李强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会有波折,但中国不会用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而积累长期风险。另外,李强还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将持续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财经:聊聊中国,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刚刚出炉,总体感觉是什么?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总体而言,这基本符合预期。我们一直预计2023年的整体增长率将略超过5%。最终实现了5.2%的增长。这与高盛的预测相当接近,虽然略低于我们估算的数字,但总体上符合预期。
第一财经:对中国2024年展望是什么?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我们对2024年的预测是4.8%。我们预计决策者将在边际上继续刺激,采取政策利率降息,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我们预期还会有多支持性财政政策出台。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无论是在已经采取的渐进步骤方面,还是在决策者的言论方面,都已公布了一些支持性的措施。
第一财经:你提到渐进措施,这是中国投资者不耐烦的地方。他们希望更多的支持政策。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我认为已经采取的措施将会产生影响,我认为经济增长可能会比其他机构预测的数字稍强一些。同时 决策者在扩大信贷方面也较为谨慎,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不平衡。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Ludovic Subran:我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将进一步降准,以及更宽松的财政政策、下调增值税。我预计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支持政策要避免刺激房地产这样一些过剩的部门,而是为各种资本在绿色制造 新能源解决方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例如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创造良好条件。问题是,如何让私人资本参与其中?这正是困难所在。我认为,现在中国十分需要新的养老金产品,新的财富管理业务参与者,以及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仅是投资解决方案,还有长期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中国需要一些新引擎而不是旧引擎。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Ludovic Subran:当然,就像房地产投资。
第一财经:是的,房地产。但问题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那么请问你认为,在这段过渡时期中国要如何平衡来保持整体经济稳定?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Ludovic Subran:我重申,大多数经历过这一转型的国家所做的就是开放。通过开放让新资金流入让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而这些外国直接投资通常不会流入房地产行业,因为它非常本地化。因此这些投资会流入新兴领域,当资金流入后会对这些行业有所提振。
第二件行之有效的事情是,要切割掉房地产(中坏的部分),记得(银行业危机的时候)那些坏银行吗?切割掉然后快速地将该部分再导向那些新兴行业。但糟糕的是,钱不动了。人们非常担心他们把钱存入现金账户,比如中国现在通货膨胀并不严重。
所以风险是没有投资,所以办法是为此类投资提供激励。比如税收激励、减税、配套的激励措施,这些激励措施去年发挥了作用,让资金去向正确的行业。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但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国家,所以我并不太担心。
第一财经:我们的总理在这里表示,中国将不寻求短期增长而积累长期风险。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 Jan Hatzius:我认为中国关注长期风险是正确的,因为房地产市场活动的下降确实是一个中期问题。我们看到了房地产的下行,而且市场可能会继续看到疲软的房地产市场数据。所以这是个两难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寻找能够不通过房地产而刺激经济活动的方式,同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人们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投资或消费,比如让人们不必过于担心养老问题,或者可能更有信心支付医疗费用。我认为这些是更为清晰的支持增长的途径。
IMF第一副总裁 GitaGopinath:我认为必须非常谨慎,不要追求由信贷膨胀推动的增长模式,因为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最终会导致金融部门问题,而这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正确的。但在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应对这些问题方面,需要更多的动力。因此,我认为我们会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重要的不是追求更高的增长数字,而是解决现存的明显问题。
第一财经:您对中国的信心来自哪里?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Ludovic Subran:(来自)更多的学习,问题是我认为很多评论家试图将他们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强加于中国,然后中国经济中获取了错误的信号,或者他们搞错了中国政府在其中扮演稳定器的作用。这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我认为人们很难理解中国经济的运作方式,就我而言我发现它很有趣。因为(中国)是一个不同的模式,我的教科书上都没有,所以你需要对此保持谦逊。你会认识到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她的模式与我学习过的模式非常不同。发展增长不是线性的,每个国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开放一些,这也是大家聚在这里的原因。
《顶级投资人·去现场》本期节目去的现场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年会已有25年历史,是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今年年会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 在年会现场,节目专访了城堡投资创始人 CEO Ken Griffin。Ken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常客。他对中国经济,市场尤其是创新方面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他说,其实中国的创新一直在发生,过去一年,当经济中另外的不确定因素消除之后,投资人就像被拨开了迷雾,开始拥抱中国的创新,市场的共振就此产生。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已将未来12个月经济衰退概率从20%进一步上调至35%。David表示,从多项商业调查指标可以观察到,商业信心调查指数与资本支出预期均呈现大规模的迅速下跌。这反映出相比上轮贸易战,更多美国企业正切实担忧自身将受到此轮关税的多维度冲击。
本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去的现场是1月13号到14号在上海举办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今年主题为“携手廿五载,匠心铸未来”。研讨会迎来了超过3000位参会者,其中包括2000余名来自机构投资者、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私人投资者的参会代表,以及来自290家中国上市公司及私营企业的高管。Arend Kapteyn,瑞银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在大会期间接受了节目的专访。他在专访中表示,即将入主白宫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是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也许没有大多数投资人认为的那么强劲,而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前景也存在很大的往上修正的可能性,因为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中国市场情绪正在好转。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瑞士百达集团管理合伙人Laurent Ramsey,他有一个中文名字:雷乐仁。瑞士百达是一家来自瑞士日内瓦,历史接近220年的私有合伙制企业。瑞士百达的四大主要业务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另类投资和相关资产服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管理及托管的资产规模达6940亿美元,是欧洲领先的独立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瑞士百达目前由七位合伙人共同拥有和管理旗下所有业务,Laurent从业超过30年,目前是瑞士百达七位管理合伙人之一。临近2024年年底,很多投资人关心的事件,比如美国总统选举,中国经济政策转向等都已尘埃落定,但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些事件开始聊起。
本期《顶级投资人》嘉宾是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是顶级投资人节目的老朋友。他时隔五年,再次来到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在论坛期间,他接受了节目的采访。Howard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从业超过50年,他1995年和Bruce Karsh共同创立的橡树资本,近30年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另类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Howard以不定期发表的投资备忘录而备受推崇。在千禧年的第一个工作日,2000年1月2号,Howard发表了一篇名为bubble.com的备忘录,提醒投资人注意市场上的互联网泡沫的风险。这篇备忘录让他一战成名。今天人工智能投资同样热度极高,很多人都在将之与互联网泡沫期间的市场相比,那么怎么看待这种比较,我们一点要听听Howard Marks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