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2024服贸会:看“数字服务”和“涉碳贸易”最前沿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4-09-19 17:12:59

作者:首席评论    责编:施宇楠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展现了服务贸易领域的哪些亮点?又如何呈现服务贸易的未来趋势?
举报

近年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服务业贡献了全球生产总值的65%,提供了超50%的就业岗位;预测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将超过30%。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展现了服务贸易领域的哪些亮点?又如何呈现服务贸易的未来趋势?

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服贸会中心总经理刘云雪:与产品相关联的、产生附加值都算作服务贸易,比如增加了包装设计,以及增加了到国外的物流输出,都属于服务贸易,服贸会重点展示的也是这个部分。

服贸会一向以“数字绿色服贸”作为多年来的一个呈现的亮点,2024年在这方面更加突出呈现了,比如今年的主题专区面积1.1万平方米,有37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占比92%;国际化企业18家,占比49%。

在数字方面,今年有人工智能的手术机器人、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远程医疗的诊断,都为数字赋能生活带来很多新的亮点。在低碳方面,今年带来很多数字绿色方面的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的解决方案。

走进服贸会会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正展示着不同的动作,有正在前进的机器狗,有能够代替人进入极端环境的机器人,更有能够和人一样踢足球的人形机器人。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昊:我们机器人的特点是轻巧、灵活、皮实、耐摔。机器人像一个大约6岁的小朋友,只有1.1米高,不到30公斤,开发者可以自己去操作这款机器人,可以更低成本、更低门槛地做二次开发,这是我们公司的特点。我们在2024年机器人大会上让机器人去踢足球,在球场上去对抗,有时机器人会摔倒,摔倒之后它自己就会爬起来。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现在还在处于技术产品商业化迭代的第一轮。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它的商业过程,更像当年微型计算机的商业发展过程。早年微型计算机大家是要去学校的机房或者公司的机房里面去上机才能使用,然后去学习计算机的开发。人形机器人第一批落地可能也是类似的场景,先在部分非常前沿的高科技公司里出现,然后让开发者可以基于人形机器人做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探索,

第二轮人形机器人的商业机会,可能需要未来2-3年新的技术突破,可能它的关节力矩密度更大、电池的续航更长、AI再进一步结合多模态,以及有一些基于视觉的大模型出现等等。到那时,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率先进入仓库、工厂,或者有一些有挑战的恶劣场景,去承担一些体力活。

最终我们认为随着技术发展,人形机器人会进入家庭。一个家庭可能花费10万元甚至更少,就可以买回一个机器人到家。比如装一个Agent(智能体),机器人就能更好地去收拾衣服,再装一个Agent,可能这个机器人就能够陪着小孩学英语。顺利的话5年(能够实现),也许需要更长,10年甚至十几年,机器人会逐步地走进家庭,那个时候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人类的伙伴。

人形机器人真的要影响到服务和贸易,还需要比较大的技术突破,以及一些成本的下降。特斯拉的马斯克曾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售价约2-3万美金。其实中国利用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可能在更快的时间做到2-3万美金,这是很多家庭或者工厂能够承受的价格。但只是价格便宜其实是不够的,还需要机器人足够智能,这个变化主要来自于大模型,基于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大大降低开发的成本。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一些新兴的、知识密集型的领域正在“崭露头角”,成为引领服务贸易提质增效最重要的领域,我们把它叫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服务,也称为狭义的数字贸易,近几年增长很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服务出口第四位,占比接近20%。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约13.4%,对拉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会进一步加快,也会成为拉动我们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力量。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所所长杜国臣: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服务贸易近几年确实涌现出一些新的增长,特别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交付的这部分服务。同时,还有一部分服务的内容是以数字的形式来呈现的,比如游戏、音乐、娱乐,现在很多是以线上的形式来交付的。按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在2005年到2022年期间,跨境数字交付服务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8.1%,超过了其他服务贸易和一般货物贸易的增速。

随着数字化赋能,货物和服务、数字和产品是融合在一起的,很多产品在出口的时候,后面是附带着数字服务的。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汽车是智能网联汽车。我们统计,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出口,随之而来的数据服务和数据跨境流动和数据本身的交易也在增长。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全球的数字服务贸易正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长8%,对全球贸易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世界诸多经济体日益重视数字贸易,其中,2023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规模增长3.5%,达到366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为39.5%;在服务贸易存在1709亿美元逆差的情况下,数字服务贸易创下474 亿美元顺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国际治理部主任石丽娜:今年《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中,主要有几个重要的发现:

首先,在2023年全球贸易环境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全球数字贸易逆势增长。其中,ICT服务对数字贸易增长的贡献率约30%,说明通信技术成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包括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全球贸易变革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方面,中国数字贸易发展非常亮眼。数字贸易包括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从数字服务贸易来看,我国数字贸易常年居于全球前十。《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在全球排名第七(进口排名第六,出口排名第七),在服务贸易逆差的情况下,数字服务贸易保持了顺差的状态。

从跨境电商来看,我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国,大幅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速。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确实可以说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2023年公布的数据,我们的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既包括跨境的,也包括在国内的——占到全球的51%,同时占到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48%,充分说明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无论是跨境电子商务还是国内的电子商务领域,我们都是领先于全球水平的,全球平均是19.4%。

而在广义的数字服务贸易领域里,我们中国现在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一个标志是在数据跨境流动的总量上,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全球前十的行列,特别是和内容服务跨境交易有关的,可数字化的这种服务贸易方面,我们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扩大文化教育等一些与内容服务相关的领域的开放,创新服务贸易的政策工具,增强数字贸易的国际竞争性优势。

2024年服贸会期间,在首钢园四高炉整体改造后的1号环境服务展馆中,展示了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有输入手机号就能查询个人生活减碳量的碳账本,有10分钟能为新能源车充电90%的超级液冷充电桩,还有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企业。

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海外事业部部长凌子涵:我们公司是1998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污水处理经验了。以前主要是做工程总承包的污水处理为主,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从2015年开始做业务模式的规划转型,将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融合到产品理念中。

今年新研发的“SDD新质低碳污水处理厂”服务,是我们利用原有污水处理行业的经验,在现有的装配式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将污水处理产品的材料进行更新升级。结合房地产行业的专利技术,比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土建部分减少到10%-20%,投资成本、人工运维成本都相对低很多。同时,我们利用的是不锈钢工艺和技术,所以它整体的使用寿命,比普遍的钢筋混凝土增强50倍以上。

我们公司做的第一个海外比较大的项目是“孟加拉的皮革废水处理”项目,这个项目是在孟加拉当地的工业皮革园区,当时整个项目投资大概在8000万元美金左右。今年,希望把我们“SDD新质低碳污水处理厂”的服务推广到巴西、越南、巴基斯坦,甚至中东、马来西亚等国家。

此次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上,还有来自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带着创新技术亮相,为全球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巴西Raizen集团中方工作人员张其煜:这是巴西Raizen第一次到中国,想借服贸会这个平台将乙醇汽油这一清洁可再生的燃料引入中国,共同推进“碳中和”早日实现。

巴西Raizen是全球最大的食用糖生产商、最主要的乙醇生产商,也是巴西最大的乙醇经销商。乙醇汽油在巴西已经普遍使用了,在美国和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率在20年到30年。乙醇汽油和现在的汽油相比,能帮助我们减少大概80%的碳排放。

它不是用甘蔗直接去生产乙醇,是生产完食用糖以后,用废料再去做一代、二代的提纯,再去把乙醇生产出来,和我们线下的汽油混合起来。对我们的发动机几乎没有影响。

因为“30·60碳达峰、碳中和”,我们的能源就是要用可再生、可持续的、绿色的。巴西Raizen也是借服贸会这个契机希望能够进驻中国市场。

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国家将发展绿色贸易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高低碳领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环境产品为代表的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绿色贸易也面临碳关税等规则带来的深刻变化。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随着“碳中和目标”全球化的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很多国家已经将气候因素纳入了国际贸易规则,我们把它称之为“气候贸易”。尤其是从去年以来,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代表的碳关税机制在国际社会上开始应用,虽然有两年的过渡期,现在仍在过渡期当中。

因此我们认为,气候贸易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当下最前沿的焦点,也是最聚焦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气候贸易非常明确地指向应对碳排放管理、应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在贸易规则当中需要申报贸易产品本身以及其供应链的一些碳排放数据。我们认为这是体现了当下服务贸易领域最前沿、最尖端的课题,对于相关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稳定和发展,以及它的可持续性的影响很大。所以这是今年的一个重点主题,对内需要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进很多企业和行业开展供应链的碳中和。对外,我们要推动气候贸易国际规则的对话。

我们国家在2024年以来,已经围绕碳排放管理以及碳足迹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又明确地强调加强产品碳足迹体系建设,其实也是为了增强我们在涉碳的贸易领域能有更多的能力建设。

尽管我们说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于行业的减碳以及碳排放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并不代表中国涉碳贸易的很多产品管理能力弱于欧美。事实上,我们国家在钢铁、冶金等一些领域,以及光伏、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工艺水平,其实已经领先于很多国家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认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推出对我们产生压力?根本原因就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原始能源的使用并不完全都是绿电。

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对内叫“碳排放双控机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意思就是碳排放不再是过去的“能耗双控”了,就是因为要将新能源的部分剥离,不再进入“双控”的考核机制里面了。对外我们现在呼吁和倡议一种推进建立一种新的碳排放管理边界机制——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共担机制。比如说,我是厨师,我烧饭,你点菜,我们认为消费者应该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碳排放责任,这是一个应对气候贸易过程当中应该努力建设的新的体系和机制。但是这一机制要形成一种贸易规则,可能还需要很多的工作,各种核查、界定等等,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但是不管如何,现在气候行动与国际贸易越来越密不可分,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局势下,使它更加协调、融合和可持续,从而推动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这是它的本质。

本期节目

编导 官悦

主编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