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婷 ▪ 武敬栋 ▪ 孔凡天 ▪ 孙嘉 责编:邹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可以为科创企业营造怎样的发展环境?第一财经记者日前走进位于上海的大零号湾科创湾区。在这里,有高校背景的创业团队以车辆热管理系统为切入,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有致力于打造电动载人航空器的初创企业,乘着低空热潮而起,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制造能力,获得市场和资本青睐。一个个初创项目从孵化走向成熟,大零号湾所构建的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核心动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近日推出的重磅限时促销活动,让市场担忧新一轮价格战是否已打响。从2023年1月特斯拉率先降价算起,汽车业价格战已经延续近900天。而当资本市场还在为汽车股暴跌与比亚迪“以价换市”策略震荡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生存之战已进入深水区。尽管2025年前五月降价幅度较去年略有收窄,但业内直言“价格战远未终结”—— 产能扩张峰值已过、燃油车退潮加速,但50余家车企混战的格局仍需“淘汰赛”淬炼 。《财经夜行线》邀请高盛中国汽车分析师,与您进行深度解读。
当资本市场还在为汽车股暴跌与比亚迪“以价换市”策略震荡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暗战已进入深水区。对此 高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价格战远未终结”—— 产能扩张峰值已过、燃油车退潮加速,但50余家车企混战的格局仍需“淘汰赛”淬炼 。
3月新能源车市成绩单出炉,造车新势力迎来“小阳春”。比亚迪狂销37.74万辆稳坐头把交椅,零跑首夺新势力月销冠军,理想、小鹏单月交付双双突破3万大关。但狂欢背后仍有暗流涌动,在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屡屡打出价格牌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也面临不小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自动驾驶这把“科技利刃”正反噬市场,技术跃进与安全信任危机并存。新势力如何突围?智能化赛道是否面临重估?《财经夜行线》邀请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