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而资本市场是推动其落地的加速器。两者的深度融合,既重塑了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也催生了全新的投资范式。3月8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沙龙围绕AI对千行百业的赋能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探讨AI技术趋势与产业变革,研判新时代资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业内认为,随着全球资本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AI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将催生出全新的市场机遇。
10月24日,IMF发布了《2025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4.5%,比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预测2025中国经济增速为4.8%,比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 Thomas Helbling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指出,关税冲击小于预期,经济活动前置,国内政策缓冲都是导致地区经济显示更强韧性的原因。不过,IMF 预计 2026 年该地区增速将放缓至 4.1%,警惕关税的负面影响随时间累积。同时,中长期亚太地区需直面生产率增速减弱和老龄化以及内需疲软等多重挑战。他称赞中国去年九月开始的对经济再平衡的努力,并希望正在制定的十五五规划能在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更多发力。
10月20日,浦东-阿联酋金融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阿联酋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团与浦东的金融机构、投资平台进行了深度交流。第一财经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上海浦东与阿联酋,这两个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产业发展愿景上高度相似,正在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从金融服务到科技创新,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们,期待双方的产业对接能够更进一步。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笔。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浦东如何作答这五道时代考题?为此,第一财经推出《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浦东样本”。 系列报道开篇,我们将聚焦“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当一家芯片企业面临十亿级的“风险备货”压力,而另一家细分赛道的初创企业,被某银行经理质疑技术专利的变现能力时,传统的金融逻辑显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面对这一困局,浦东的金融体系是如何破题的?本期报道,我们将深入对话科技企业、银行与投资机构,解码一套“投贷联动”的新范式,如何让金融机构从看“财报”转向看“赛道”,并最终构建起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