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财经律师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欠债百万拒不偿还,法院强制拍卖房产遭遇居住权异议

第一财经2025-05-23 12:25:00

责编:顾洁

朋友欠款100多万未还,通过法院诉讼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朋友名下房产被查封并启动拍卖程序,但其母亲提出异议,声称拥有居住权。尽管居住权设立可能影响拍卖,但法院有权在特定情况下强制排除居住权。建议首先尝试协商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可申请法院强制排除居住权,需提供相关证据支持。同时,考虑到被申请人母亲的实际情况,也可协商留出一定居住费用。
举报
相关阅读
10'05''

同居老伴欲设居住权遇难题:房产登记与子女知情权成障碍

这位听友与老先生共同生活十多年但未领结婚证,老先生希望为她设立房屋居住权作为保障。目前房产登记包含老先生亡妻的名字,需先办理继承去掉名字才能设立居住权,但老先生不愿让儿子知情。专家指出,居住权可通过合同或遗嘱设立,但实际操作中需所有产权人配合登记(包括可能的继承人),隐瞒子女反而易引发后续矛盾。建议坦诚沟通,签订家庭协议书明确财产归属与居住权条款(如房子最终归儿子,但伴侣可居住至百年),既保障双方权益,也避免纠纷。若通过遗嘱设立居住权,可能因产权份额或继承人反对导致登记障碍;而合同中可约定居住期限或解除条件,但若无特殊条款则难单方撤销。已设立居住权的房屋难以出售,买家通常不愿承接此类房产,除非居住权人同意或给予补偿。最终强调,提前厘清权利、合法登记居住权对重组家庭尤为重要。

0 10-16 13:23
04'07''

购买第二套房屋,超出面积房产税该如何计算?

购买第二套房屋,超出面积房产税该如何计算?

0 10-15 15:09
19'49''

三十年公房居住史遇征收:协议约定"按国家政策办"现法律空白

本案涉及黄浦区公有住房征收补偿利益的分配争议。赵老伯作为再婚配偶,虽经法院判决确认享有居住权,但该权利不等同于征收补偿中的共同居住人资格。关键争议点在于: 1. 法律适用差异:排除妨碍案件中的居住权认定依据租赁管理法规,而征收补偿适用专门动迁政策,两者标准不同; 2. 协议约定效力:双方曾约定遇动迁"按国家政策办",但未明确保障赵老伯的征收利益份额; 3. 资格核心要件:赵老伯将静安区公房承租人变更为女儿的行为,可能构成"他处有房",导致丧失共同居住人资格; 4. 权利终止风险:房屋征收后,原居住权自然终止,且补充协议约定的使用权补偿金随之灭失。 案例警示:(1)财产处分需谨慎,过早变更房产权益可能影响晚年生活保障;(2)协议条款应明确具体权利义务,避免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3)再婚家庭需注意居住边界,防止衍生矛盾;(4)户口迁移具有不可逆性,需审慎决策。最终赵老伯能否获得补偿,需重点核查其福利分房情况及协议具体约定。

0 10-09 13:45
01'59''

父母以买卖方式过户房产给子女,律师提醒:可补充声明避免遗产纠纷

父母为规避遗产纠纷,计划以买卖方式将房产过户给子女。律师指出,尽管哥哥有权主张买卖合同无效(如质疑无实际房款支付),但在房产已过户情况下,法院更可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而非撤销交易。为防范风险,建议父母签署书面声明,明确"买卖形式实为赠与"的真实意图,以此避免未来继承纠纷中受赠方权益受损。核心解决方案是通过附加声明强化法律效力。

0 10-09 13:45
12'26''

三子女争房产案曝录像遗嘱关键缺陷:见证人未表明身份致遗嘱无效

案例中,陈老先生和王阿姨共生育三个子女,房屋产权登记在陈老先生和小儿子老三名下。王阿姨去世后,老三提交了一份录像遗嘱作为证据,显示王阿姨有意将房产留给老二和老三,排除老大。然而,法院最终认定该录像遗嘱无效,原因在于遗嘱人和见证人未在录像中表明身份及具体日期,且遗嘱内容并非王阿姨自主独立陈述,而是通过问答形式呈现,不符合民法典对录像遗嘱的形式要求(需有两名以上见证人,遗嘱人和见证人需记录姓名或影像及日期)。法院强调,遗嘱应体现立遗嘱人的自主意愿和严肃性,轻微瑕疵可能导致遗嘱不被采纳。此外,涉及房屋产权争议需另案处理,而王阿姨仅能处分自己有权分配的部分财产(包括从丈夫处继承的份额)。此案例提醒公众,订立录像遗嘱时需严格遵循法定形式,确保遗嘱人和见证人明确身份、日期,并由立遗嘱人自主陈述意愿,以避免遗嘱无效的风险。同时,对于历史产权问题,法院会综合多方因素审慎判断,不会仅因部分瑕疵直接否定其效力。

0 09-25 11:0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