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创新药板块,并购重组需警惕治理风险**
**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行业龙头持续受益**
今日,医药股表现活跃,A股与港股相关板块均呈现上涨态势。两部门联合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实施意见》成为市场焦点。小玉资产总经理左建明分析指出,政策从医保目录扩容和商业医疗保险接入两方面为创新药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行业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左建明强调,政策落地将显著扩大创新药的应用场景,推动行业长期增长逻辑强化。
**ST新潮案例警示:并购重组需关注治理结构**
近期,ST新潮因新旧股东控制权之争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5月完成要约收购后,原管理层与新股东亿泰B股围绕年报披露等问题爆发冲突,甚至可能触发退市风险。左建明指出,今年以来A股并购重组案例已超百家,但整合过程中频现治理隐患。此前*ST保力等案例已暴露新旧势力对抗对上市公司价值的损害。他提醒投资者,参与并购重组标的时需双重评估:既要审视注入资产质量,更要考察新旧股东能否实现有效协同。“若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即便资产优质也可能因内耗导致价值折损。”
**IPO质量提升明显,曲线上市暗藏风险**
针对年内IPO受理量同比激增的现象,左建明认为当前新股发行机制已显著优化:市值申购制度缓解资金虹吸效应,审核趋严推动申报质量提升。与过往“闯关式”申报不同,现今过会企业整体资质改善明显。但需警惕的是,部分未达标企业转向“
银河证券朱琦在采访中对当前市场进行了分析。6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荣枯线,经济复苏迹象仍需观察后续数据是否持续改善。朱琦指出,当前市场更多受外部因素影响,如美股、日经等海外市场的表现带动A股震荡上行,而非国内高频数据驱动。热点板块如脑机接口、创新药等前沿科技题材受资金追捧,但投资者需注意轮动节奏,避免追高风险。对于7月上旬市场,朱琦预计指数将在上一个台阶后维持震荡,成交量放大将带来板块活跃度的提升,但连续突破难度较大,需关注即将到来的时间窗口可能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总结:在最新经济数据分析中,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1.1%,专家认为这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属于市场回暖过程中的正常波动,且可能促使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出台。虽然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但未来有望逐步修复。铜价持续上涨带动相关公司股价走高,专家分析这源于供需逻辑,供给端产能受限而需求端增长,尤其在家电、汽车等领域。不过建议理性看待,避免追高,长期仍看好有色板块业绩改善。小米概念股因新款汽车订单大增而上涨,专家指出这体现了品牌效应和粉丝经济的力量,类似苹果模式,但短期股价波动需理性对待,最终还需关注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增长能力。
近期市场表现活跃,上证指数在突破3400点后出现回调,财经评论员桂浩明认为,这是正常的技术性调整,市场整体呈现底部抬升态势。当前市场信心受外部风险消散、半年度经济数据预期向好等因素提振,板块轮动加速,稳定币等概念炒作也带动了市场热度。但桂浩明提醒投资者,市场仍会反复震荡,不宜盲目追涨。针对退市风险股,他建议散户避免触碰ST/*ST股票,警惕流动性骤降带来的损失。 小宇资产左建明指出,券商板块受港股国泰君安国际异动带动,但需警惕短期投机行为;军工板块受五年规划周期及资产注入预期驱动,细分领域如船舶制造表现突出;创新药则需关注研发团队规模及持续性投入。对于稳定币等概念炒作,他认为需理性区分题材与产业政策支持的长线机会,避免盲目跟风。总体而言,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应注重基本面分析,防范短期波动风险。
诚通证券分析师盛海军在采访中表示,当前市场实际上已处于牛市阶段近半年,只是涨势相对缓慢且呈现结构性特征。他指出,虽然股指未大幅突破,但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板块持续创新高,近期政策利好(如六部门推动居民财富管理)进一步推动大金融板块上涨。盛海军强调,投资者应关注政策驱动板块而非单纯指数波动,建议规避业绩差、存在退市风险的个股,选择基本面稳健的蓝筹股。他认为市场主心骨在于大蓝筹的稳定性,并提醒投资者避免投机,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对于军工、半导体等短期热点,他区分了事件驱动型机会与实质性业绩增长的区别,重申投资需围绕核心政策导向和优质上市公司展开。
总结:近期半导体板块走强主要受美国对在华海外半导体企业技术限制消息刺激,资金转向国产替代概念股,光刻机、光刻胶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但整体来看,半导体板块仍以震荡为主,机构持仓占比高且缺乏行业性利好驱动增量资金入场。投资机会更多存在于先进制程相关的细分领域(如光学设备、配套材料等),而大板块受科创50指数弱势拖累承压明显。 稳定币及数字经济概念近期持续活跃,与金融开放政策(如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跨境支付优惠)密切相关。该领域具备长期发展潜力,后续可能扩散至数据确权、数据资产重估等关联板块。但投资者需注意板块波动节奏,避免追高。 对于市场整体,6月底至7月初预计维持震荡格局,成交量或在1-1.2万亿区间波动。需警惕外围消息面潜在的黑天鹅冲击,建议控制仓位防御风险,而非盲目博弈短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