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产算力再次成为焦点,正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创新”。国产 AI 芯片厂商通过软件优化、集群能力与产业协作形成共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产算力发展需攻克两大难关——软件生态的深度打磨与系统级集群能力的构建,而这正驱动国产算力产业协作模式革新,为破解 “能用且好用” 难题提供关键路径,加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自主可控进程。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走进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众多精彩呈现在眼前。第一财经记者实探现场发现,去年展柜里“锁着”、“坐着”的概念机器人,今年纷纷“活”了过来:机器人精准分拣、化身超市“店员”,甚至巨型机器人也能随时对话,情绪一览无余。更震撼的是AI开始融入生活,戴上AI眼镜,未来支付无需掏手机,大模型助手近在眼前;AI医生现场问诊,随时答疑解惑。从工具到协作者,AI已不再是“未来时”。中国强大的制造力与丰富场景,正在让现场的每个人感受到人机共生的变革脉搏。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数据,被视为人工智能认知世界的“原材料”。与算力、算法共同构成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怎样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从哪里来?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第一财经记者就这一话题,与行业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从行业整体来看,尽管在大模型、智能体以及具身智能等方向上的技术突破迅速,但“数据稀缺”仍然是一个共性难题。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或许也在于行业各方的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