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婷 ▪ 赖婧 ▪ 张毅 ▪ 路俊 责编:邹婷
当前上海在持续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人工智能企业规模已经从之前的100多家,发展到如今近400家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企业,同时这些公司所带来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器,探寻上海如何为人工智能前沿企业搭建平台、创造场景,从而发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头雁效应”。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上海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应运而生。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再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这一做法成为了上海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低空经济到碳管理,上海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微专业。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不仅使升学群体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还让就业群体有效破解专业错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