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脉搏:反内卷潜力股、医疗器械利好与IPO井喷背后的市场逻辑**
在近期市场中,多个领域释放出重要信号:超跌50%却业绩反转的“反内卷潜力股”引发关注,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政策利好,6月A股IPO受理量意外井喷。小鱼资产总经理左建明在《线财经对话》中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
**一、反内卷潜力股的商业本质**
“内卷”的核心是供给过剩与消费不足导致的同质化价格战。左建明指出,这类企业往往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成本优势或区域定价权(如大型企业或地方性龙头),二是通过创新打破低层次竞争。他以家电行业“价格屠夫”格兰仕为例,说明缺乏创新的行业终将陷入恶性循环。
当前,“反内卷”标的集中于两类:社保和险资共同重仓的细分领域龙头(如部分高端制造、科技企业),以及商业模式革新的服务类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券商行业正经历极端内卷——开户佣金战已升级至“拉新返现1200-1500元/户”,远超客户年均贡献的净佣金。这种畸形竞争反映出传统金融服务的创新困境,也倒逼从业者跨界转型(如转行餐饮、考公等)。
**二、医疗器械的机遇与挑战**
医疗板块近期表现活跃,左建明认为需分层次看待:
1. **创新药仍是黄金赛道**:政策扶持下,国内药企加速仿制药进口替代,而真正壁垒在于原研创新。资本对创新药企业的高估值印证了市场共识。
2. **医疗器械分化明显**:耗材类(如心脏支架、牙科设备)因集采导致利润压缩,竞争红海化;高端设备(如核磁共振)国产替代虽起步,但核心技术仍被海外巨头主导。短期政策利好或提振情绪,但长期需观察技术突破进度。
**三、IPO井喷的多重动因**
6月152家IPO集中受理看似火热,背后实为多方压力传导:
- **投行求生**:去年IPO数量断崖式下跌(从年均400+骤降至几十家),券商通过“占位申报”维持业务存在感。
- **PE退出焦虑**:机构迫于LP压力,推动被投企业“带病闯关”。
左建明提醒,当前申报企业中良莠不齐,最终过会率才是检验质量的标尺。投资者需警惕部分公司“闯关式IPO”背后的估值泡沫。
**四、市场活力:新增账户的虚实之辨**
上半年1260万新增开户数看似繁荣,但有效账户(持仓超1万元)占比可能存疑。历史数据显示,A股每轮牛熊周期后仅约10%投资者持续盈利,新鲜血液的持续流入才是市场健康的关键指标。左建明建议关注管理层未来是否重启有效账户数据披露,这将更真实反映市场参与度。
**结语**
在创新驱动与内卷博弈并存的当下,投资者需聚焦三大主线:具备技术壁垒的反内卷企业、创新药及国产替代确定性强的医疗标的,以及IPO审核收紧背景下的优质新股。正如左建明所言:“市场的本质是淘汰低效竞争,奖励真正的价值创造。”
(本文观点源自小鱼资产左建明,更多深度分析可至有看头APP获取。)
今天市场中海经济和水产养殖板块出现明显上涨,主要受政策驱动影响。昨日出台的两项政策——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对市场产生直接引导作用。政策导向在市场中反应迅速,量化资金、AI程序及游资对政策题材高度敏感。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当前地方政府重复建设导致钢铁、水泥、光伏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政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使先进产能效益提升。今日涨幅居前的钢铁、光伏、水泥等板块正反映了这一逻辑。 市场整体呈慢牛格局,蓝筹股和高股息率个股是支撑指数的核心,但结构性分化明显。上半年仅20%个股涨幅超20%,35%个股下跌,多为题材概念股。建议投资者关注基本面扎实、具有投资回报的优质企业。 政策方向已从单纯鼓励投资转向消化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这将使行业龙头和优质企业受益。市场风格转变要求投资者更注重价值投资,顺应政策导向选择标的。
总结:在今日的财经对话中,小玉资产总经理左建明对市场热点进行深度解读。针对创新药板块,他指出两部门支持政策进一步激活了行业活力,尤其是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的持续投入及医保、商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此外,他重点分析了并购重组案例中的风险,以ST新潮为例警示治理结构冲突可能带来的二级市场波动,强调需关注新老股东整合效果及资产质量。关于IPO市场,左建明认为当前审核趋严使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但部分企业通过“弱弱联合”式并购曲线上市,可能埋下隐患,建议监管层加强对现金收购标的的把关。整体来看,政策红利与市场机会并存,但投资者需警惕并购重组中的潜在风险。
银河证券朱琦在采访中对当前市场进行了分析。6月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荣枯线,经济复苏迹象仍需观察后续数据是否持续改善。朱琦指出,当前市场更多受外部因素影响,如美股、日经等海外市场的表现带动A股震荡上行,而非国内高频数据驱动。热点板块如脑机接口、创新药等前沿科技题材受资金追捧,但投资者需注意轮动节奏,避免追高风险。对于7月上旬市场,朱琦预计指数将在上一个台阶后维持震荡,成交量放大将带来板块活跃度的提升,但连续突破难度较大,需关注即将到来的时间窗口可能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总结:在最新经济数据分析中,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1.1%,专家认为这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属于市场回暖过程中的正常波动,且可能促使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出台。虽然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但未来有望逐步修复。铜价持续上涨带动相关公司股价走高,专家分析这源于供需逻辑,供给端产能受限而需求端增长,尤其在家电、汽车等领域。不过建议理性看待,避免追高,长期仍看好有色板块业绩改善。小米概念股因新款汽车订单大增而上涨,专家指出这体现了品牌效应和粉丝经济的力量,类似苹果模式,但短期股价波动需理性对待,最终还需关注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增长能力。
近期市场表现活跃,上证指数在突破3400点后出现回调,财经评论员桂浩明认为,这是正常的技术性调整,市场整体呈现底部抬升态势。当前市场信心受外部风险消散、半年度经济数据预期向好等因素提振,板块轮动加速,稳定币等概念炒作也带动了市场热度。但桂浩明提醒投资者,市场仍会反复震荡,不宜盲目追涨。针对退市风险股,他建议散户避免触碰ST/*ST股票,警惕流动性骤降带来的损失。 小宇资产左建明指出,券商板块受港股国泰君安国际异动带动,但需警惕短期投机行为;军工板块受五年规划周期及资产注入预期驱动,细分领域如船舶制造表现突出;创新药则需关注研发团队规模及持续性投入。对于稳定币等概念炒作,他认为需理性区分题材与产业政策支持的长线机会,避免盲目跟风。总体而言,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应注重基本面分析,防范短期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