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声
据报道,预计今年“十一”假期出游人数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高达130%,机票预订也已全面进入高峰期。这一强劲的开局信号,预示着今年国庆假期有望成为一个拉动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超级黄金周”。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促消费政策“组合拳”或许正在酝酿。在制度层面,鼓励落实带薪休假、探索推出更多弹性休假安排,将有助于缓解黄金周“扎堆出游”的压力,促进消费在时间上更均衡分布。在直接激励层面,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消费券发放有望重启,其重点很可能向餐饮、旅游、景区门票等服务领域倾斜。
当前政策导向已不再局限于普遍发放消费券等短期刺激,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创造新消费场景来激发深层需求,推动商业、文旅、体育、会展等多业态深度融合。
国家层面对节假日安排的持续优化,也为假期经济提供了制度性支持。近年来,元旦不调休、周三放假不调休、学生假期优化等举措,增强了假期安排的灵活性和合理性。这类制度创新,不仅有助于居民合理规划出行,也能在全年不同时间节点激发消费需求。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响应的良性互动下,假期经济正逐步超越传统的旅游与购物范畴,拓展为融合文化、体育、健康等多元业态的综合消费生态。
2025年国庆长假不仅将再度点燃消费热情,也折射出我国假期经济的新趋势:消费需求从量到质的转变、政策支持由短期刺激转向长期机制建设、产业发展由单一增长转向多业态融合。
从近期营销翻车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新时代营销的三个重要转向:
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传统营销往往追求眼球效应和话题热度,但新时代的营销必须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始祖鸟的“升龙”项目确实制造了巨大话题,但负面影响远超正面效果。今天的消费者更加理性,更看重品牌的真实价值而非表面噱头,单纯的流量思维已经难以奏效。
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对话。西贝事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品牌仍然停留在单向传播的思维模式中。当消费者提出质疑时,品牌的第一反应是反驳和对抗,而非倾听和对话。然而,2025年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接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沟通方式,他们需要的是平等、开放的双向交流。最好的营销不是教消费者如何思考,而是学会与他们共情。
从短期获利转向长期建设。始祖鸟、西贝和桃李面包的翻车,根本原因都在于为了短期的营销效果而忽视了长期的品牌价值建设。
市场点金
从资金面看,美联储降息将推动外资加速流入A股市场。美联储降息将导致美元走弱与美债收益率下行,进而提升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待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后,外资有望加速流入A股市场,成为打破当前横盘格局的关键增量力量。
政策面层面,美联储降息为中国央行打开政策操作空间。今年以来,央行始终维持政策定力,或意在为未来预留政策调控空间。待美联储降息落地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更多积极举措有推出的可能,从而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打开A股新一轮上行空间。
基本面层面,若外需环境进一步回暖,出口增速有望保持较强韧性,推动4季度国内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并促进物价水平逐步回升。宏观基本面的持续修复,叠加企业盈利预期企稳,将为A股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助力市场走出稳健的慢牛行情。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首先,它通过技术优势破解人民币国际化瓶颈。传统人民币国际化受制于清算效率、可操作性等问题,数字人民币通过技术特性大幅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技术层面消除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障碍。
其次,中心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传统货币国际化依赖贸易结算与金融投资“双轮驱动”,而数字人民币通过跨境支付切入,打造“支付先行-投资跟进-储备发展”的新路径,先通过便捷支付功能提升使用意愿,再逐步扩大在投资、储备中的应用。
第三,中心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可接受性。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年“十一”假期出游人数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高达130%,机票预订也已全面进入高峰期。这一强劲的开局信号,预示着今年国庆假期有望成为一个拉动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超级黄金周”。
近年来,“假期经济”逐渐成为观察我国消费市场复苏与升级的重要窗口。国庆假期将近,无疑再次成为验证中国消费韧性与经济活力的关键时刻。
服务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19条举措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8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政策加码的预期上升。
既满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又能推动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