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私募大佬裘慧明以2.8548亿元拍下上海浦东某一别墅的新闻引发关注。这套建筑面积为1300.84平方米的别墅,起拍价2.2148亿元,相当于评估价3.1639亿元的7折。最终,2.85亿元的成交价较起拍价溢价28.90%。由此,法拍房市场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挂拍量超30万套,同比增加19.7%。司法拍卖作为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在盘活存量房产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目前,法拍市场主要以自用为主还是投资为主?这个市场是否会成为捡漏、淘金好去处?热度渐涨的背后,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27.5%的4S店完成销量计划,库存积压与利润侵蚀已形成恶性循环。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多家汽车经销商发现,高息贷款退场让单车差价数万,经销商为保住返利被迫接受“连坐条款”,“亏钱卖车”似乎已成为常态…… 面对困局,长三角四大行业协会首次集体发声呼吁主机厂“松绑”。本应是汽车产业“毛细血管”的经销商,究竟陷入了一场怎样的经营危机?这场关乎行业生态的自救战,究竟谁在为无序竞争买单?
今年上半年,深圳新房累计成交30245套,同比增长75.1%,其中,一手住宅成交21222套,同比增长44.9%,并出现了三个当日售罄的“日光”楼盘。第一财经记者对其中一个“日光盘”进行走访,在楼盘销售中心看到了不少来签约的客户。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楼盘只推出了81套房源,吸引了316批客户进行冻资,并在开盘后的一小时即售罄,项目体量小以及高得房率或许是本次“日光”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受深圳新政效应带动,上半年新房成交量实现较高增长,目前新房市场或处于筑底阶段。
一辆行驶里程不到200公里的新车,摇身一变就成了二手车平台上的“准新车”,并且价格还降了好几万。到底是谁在贩卖这些全新的二手车?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了深圳线上、线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在这里,热门品牌的新能源“准新车”比比皆是,而针对车辆来源,线下二手车商和线上二手平台工作人员却呈现出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来自个人,而有的车辆居然来自官方门店甚至是二手交易平台的集中采购。在全国乘用车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一个更加透明、诚信的汽车流通体系,将是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一道绕不开的考题。
近期,荔枝价格暴跌引发关注。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上海某商超看到,一款“荔枝王”产品价格两周内就从25.8元降至17.9元。而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这里的商户同样告诉记者,今年荔枝产量激增,多个品种的市场批发价每箱跌超15元,并且还在持续下跌。而产地价格从去年的每斤3到4元,降至2.5元左右每斤,较差的品种甚至低至1元多每斤,同比暴跌近7成。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