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消费政策外,货币政策宽松仍然是一个必选项
作为文化、历史、经济的中心,北京是个极具未来的城市,北京的百姓也期待着看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我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需通过宏观政策统筹、供给侧改革、房地产解决方案及防风险政策的综合施策来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我们不必太担心政策意愿,政策的初衷一定是化解风险而不是激化风险。
对地产股债的交易而言,这一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当前乐观情绪的延续。
日本自1990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就一蹶不起,其资产价格(房价、股价)在危机后发生了连绵多年的下跌,GDP水平也在几年后增长停滞。
在当前的基本面背景下,流动性带来的一点颠簸并不值得担忧。
历史上,数次超长期限利率债被爆炒的时期,都出现在资产荒的情境之下,即宽信用但经济收缩的状态之下(2016年、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一个进一步的共性是,这些无处可去的资金进一步通过广义基金回流金融体系,因此,我们会看到:历次30年国债被爆炒之时,至少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增速不低。
我们需要关注实体经济,但资产定价除了受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外,还和金融周期有着密切的关联。
建议取消户籍制度可以更加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人才价值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宽信用兑现过程中萨伊定律似乎是成立的,宽信用之前总会对应一轮宽货币。
GDP数据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GDP的环比增长速度已经悄然回到了潜在增长水平(1.6%上下)。
近期地产行业中资美元债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反映出地产行业性的恐慌情绪。
一个更加简单的规律是:能繁母猪的补栏量决定了未来生猪的出栏情况,进而影响了市场猪肉价格,然而,因养殖技术的提升,这个时间差从1年缩短到7个月前后。2021年初由于行业对供给能力的错误预期,能繁母猪的过度补栏导致现在的生猪存栏量的惯性增长,按照时间计算,本轮补栏将导致今年年底迎来生猪出栏的高峰。
其实新一轮全球加息周期已经悄然而至。今年三月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密集加息。除了全球经济“金丝雀”韩国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之外,巴西、俄罗斯以及墨西哥等国家的加息也陆续落地;挪威更是打响了发达国家加息第一枪;印度、加拿大等国虽尚未加息,但加息预期已甚嚣尘上。
一方面,政策上风光水核电频出利好消息,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结构偏紧,成本压力推动电价上涨。21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54703亿kwh,同比增长14.77%。随后一路上扬,到20年12月,用电量增速增长至10%。21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历史同期,第二季度单月增速也均保持在8%以上,此外21年气温偏高,上半年全年平价气温8.7℃,较往年同期1.2℃,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这共同推动了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当然我们不必纠结气温偏高是否是主要因素,因为格力电器的股价是下跌的)。从供给端看,我国目前发电结构仍以火电为主,清洁能源保持高增速。
近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如期放量,但就标准情形还是明显偏缓。3、但迟到并不等于缺席,今年9月可能是专项债的供给高峰: 1)历史上每年在地方债发行上几乎发满,今年后续发债的推手应是政策,近期重要会议多次提及专项债发行; 2)今年专项债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节点为今年底和明年初。照此推算,9月可能是专项债全年供给高峰,而四季度发行节奏或相对平均。信用利差高的省份的融资都存在着困难; 2)今年地区间的差异被进一步放大。1、近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如期放量,但就标准情形还是明显偏缓。近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如期放量,但就标准情形还是明显偏缓。
无论是经济体量、经济增速还是未来预期,都无法解释两国股市表现的巨大差异。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当经济处于较快增长时期时,利润增速对股价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当经济进入成熟期时,市场因预期已经足够稳定,利润本身的规模大小对股价高低起决定性作用。3、美股和A股表现的差异正是来源于此:我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股市是由经济增速去定价的;而美国早已是非常成熟的经济体,市场更关心的是经济体量。6、美国股指同比负增长概率不大:从历史数据推测,若标普500同比10%以内的负增长,则美国名义GDP同比增速在1%附近;若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则GDP大概率同比下滑。
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