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企业大量走出海外,如何从法律层面为他们保驾护航?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如何应对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的新挑战?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提出,应加快制定《海外投资法》,此外,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有助于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壮大,以及应加快建立全国碳足迹标准体系。而对于内需市场,他认为,提振消费,应推进城镇化并关注银发和青年群体需求。
展望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拉动经济?政策“组合拳”将如何出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有何进展?第一财经《2025经济展望》对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
2024年,是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关键一年。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下,已经推出的房地产政策效果如何?展望2025,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期待?《2025经济展望》,对话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
2024年,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前11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9%。纵观全年,增速从1月以两位数开局到3月由正转负,4月迅速改善后转为增长7.7%,到11月,月度进出口连续8个月增长。2025年,影响中国外贸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变化?外贸将在“三驾马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025经济展望》,对话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能源转型要先立再破、稳中求进。我国传统化石能源的减碳以何种速度推进,才能既稳健安全,又能绿色低碳?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又将如何应对电网消纳能力的不足,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核心技术突破又将如何改变我国能源转型的方式和步伐?《2025经济展望》系列第三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面对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2024年,从“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到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传递了怎样的政策信号?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增长机遇?《2025经济展望》系列第一期,对话曹远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如何发展?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认为,在养老服务上,应该让居委会发挥更多功能,给居委会赋能,发挥协调甄别的作用。他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社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财政投入应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他认为,真正要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和小孩的问题,要以社区为主战场,以家庭为基本对象,打造社区的综合服务体系,并出台相应的顶层设计。他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提振有效需求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施力的重点之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 今年10月以来,传统消费旺季到来,叠加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见效,消费增速实现了超预期的回升。与此同时,“谨慎支出”、重视“性价比”也是当下消费者新常态。理性消费背后对产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何破局?如何让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2025年要扩大内需,如何开出“药方”?《首席评论》邀请到《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