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周汉民:如何应对内外需市场挑战 助力中企出海丨首席评论

56 03-21 11:54
17'59''

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丨首席评论

237 02-17 11:15
20'00''

专访刘尚希:财政金融协力,促进经济稳增长丨2025经济展望

展望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拉动经济?政策“组合拳”将如何出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有何进展?第一财经《2025经济展望》对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

179 01-13 14:43
19'40''

专访黄瑜:稳地产政策持续给力 重点在落实丨2025经济展望

2024年,是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关键一年。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下,已经推出的房地产政策效果如何?展望2025,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期待?《2025经济展望》,对话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

179 01-09 15:27
20'00''

专访霍建国:用多元平衡应对贸易摩擦丨2025经济展望

2024年,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前11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9%。纵观全年,增速从1月以两位数开局到3月由正转负,4月迅速改善后转为增长7.7%,到11月,月度进出口连续8个月增长。2025年,影响中国外贸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变化?外贸将在“三驾马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025经济展望》,对话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85 01-08 16:29
20'00''

专访金之钧:要建立有韧性的能源体系丨2025经济展望

能源转型要先立再破、稳中求进。我国传统化石能源的减碳以何种速度推进,才能既稳健安全,又能绿色低碳?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又将如何应对电网消纳能力的不足,以及外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核心技术突破又将如何改变我国能源转型的方式和步伐?《2025经济展望》系列第三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

471 01-06 19:09
19'30''

专访曹远征:应对经济新变化,要稳杠杆、上轨道、可持续丨2025经济展望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面对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2024年,从“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到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传递了怎样的政策信号?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增长机遇?《2025经济展望》系列第一期,对话曹远征。

81 01-02 14:33
03'03''

专家:银发经济绝不是再造一批富翁,需要公共福利深度介入丨首席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如何发展?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221 2024-12-16 11:06
02'30''

王振耀:中国家文化使得“9073”养老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实际,99%的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丨首席评论

18 2024-12-16 11:06
02'03''

王振耀:在居家养老服务上,需要给居委会赋能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丨首席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认为,在养老服务上,应该让居委会发挥更多功能,给居委会赋能,发挥协调甄别的作用。他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18 2024-12-16 11:06
02'15''

党俊武:养老服务不能只盯着老人,要以社区为主战场,以家庭为基本对象,出台社区综合服务的顶层设计丨首席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提到,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社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财政投入应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他认为,真正要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和小孩的问题,要以社区为主战场,以家庭为基本对象,打造社区的综合服务体系,并出台相应的顶层设计。他在第一财经《破浪前行-调研中国经济新动向》系列直播第五期《如何从“养老”到“享老”再到“创享老年”?》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26 2024-12-16 11:05
20'00''

促消费、振内需,如何开出“药方”?丨首席评论

提振有效需求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施力的重点之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 今年10月以来,传统消费旺季到来,叠加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见效,消费增速实现了超预期的回升。与此同时,“谨慎支出”、重视“性价比”也是当下消费者新常态。理性消费背后对产业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何破局?如何让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2025年要扩大内需,如何开出“药方”?《首席评论》邀请到《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155 2024-12-09 11:07
02'26''

赵建:建议加大汇率弹性,吸引海外资金回流丨首席评论

88 2024-11-29 18:33
01'49''

如何破局“消费的下降螺旋”?赵建:让地方政府的消费活动先起来丨首席评论

67 2024-11-29 18:33
03'12''

专家支招“促消费”:让企业家敢闯、让转型阵痛的承担者得到补偿丨首席评论

149 2024-11-29 18:33
02'21''

赵嘉:性价比和品牌并重,“理性消费”成为市场新常态丨首席评论

27 2024-11-29 18:33
20'00''

关税“风暴”下:中国外贸如何“险”中寻机丨首席评论

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出海有哪些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海外加征关税等影响?临近年末,明年外贸如何发挥作用?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邀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苏庆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做客演播室,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39 2024-11-28 12:54
03'12''

石永红:中国船舶赶上周期性扩张期迎来爆发式增长 早已从过去做船壳转为全配套丨首席评论

99 2024-11-19 12:58
02'59''

刘英:从五张图分析特朗普如果加征60%关税影响 企业可到海外自贸区设厂等方式应对丨首席评论

40 2024-11-19 12:58
00'58''

石永红:如果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60%关税,会加速中国企业出海丨首席评论

33 2024-11-19 12:58
03'01''

苏庆义:从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历史看,分议价能力不同,中美企业承担不同比例关税丨首席评论

24 2024-11-19 12:58
03'07''

石永红:中国产电动车只占欧洲8%份额 但快速进入传统汽车制造强国地区让对方“忧虑 恐惧”丨首席评论

23 2024-11-19 12:58
02'08''

石永红: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最高35.3%反补贴关税已经征收,但价格承诺谈判仍在进行丨首席评论

26 2024-11-19 12:58
02'29''

石永红:中国电动车必须全球化布局 但出口刚起步就要在海外设厂挑战巨大丨首席评论

21 2024-11-19 12:58
02'10''

石永红:欧盟对华电动车加税为迫使中企赴欧投资,但《外国补贴条例》影响中企对欧投资丨首席评论

17 2024-11-19 12:58
点击关闭